本报南宁3月16日电(记者张云河)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获悉:近日,广西科考团队在百色市德保县境内发现一种形态奇特的苦苣苔科植物新种——弯管石山苣苔,这是目前国内首次发现该物种。据悉,该物种在德保县一处人迹罕至的溶洞内被发现,目前正值花期,淡紫色花瓣垂挂于岩壁。
新华社南宁3月14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获悉,研究所科研团队在西南岩溶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期间,于广西德保县发现了一个石山苣苔属植物新种——弯管石山苣苔。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杂志上。图为弯管石山苣苔开花植株。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中南半岛喀斯特植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新发现10种广西喀斯特地区植物分类群,分别为飞燕石山苣苔、盛宇报春苣苔、黄鹦报春苣苔、拟报春苣苔、华丽报春苣苔、金翅报春苣苔和4个新变种——黄花龙州小花苣苔、长筒中越报春苣
中新网贺州9月27日电 (黄驰 毛丽媛)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其在广西贺州市一山洞口,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报春苣苔。经过鉴定,贺州市八步区林业局专家及工作人员确定该植物为报春苣苔。图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报春苣苔。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获悉,研究所科研团队在西南岩溶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期间,于广西德保县发现了一个石山苣苔属植物新种——弯管石山苣苔。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杂志上。图为弯管石山苣苔开花植株。
近日,记者从华南国家植物园获悉,该园调研小组赴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植物园专题调研苦苣苔科、秋海棠科等喀斯特植物专类园规划建设,以及植物迁地保育工作情况,并实地考察了桂林地区喀斯特植物野外生存状况。华南国家植物园组队调研桂林植物园喀斯特植物专类园规划建设。
据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透露,研究所科研团队在西南岩溶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期间,于广西德保县发现了一个石山苣苔属植物新种——弯管石山苣苔。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杂志上。弯管石山苣苔开花植株。
3月14日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获悉,研究所科研团队在西南岩溶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期间,于广西德保县发现了一个石山苣苔属植物新种——弯管石山苣苔。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杂志上。弯管石山苣苔开花植株。
励志语录要闻回顾1近日,上海一位儿科医院护士朱嘉妮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位白血病人点亮生命的希望。2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上线,将部署DeepSeek实现智能问答。
【来源:新华社】记者从广西植物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中国西南—中南半岛喀斯特植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新发现10种广西喀斯特地区植物分类群,分别为飞燕石山苣苔、盛宇报春苣苔、黄鹦报春苣苔、拟报春苣苔、华丽报春苣苔、金翅报春苣苔和4个新变种——黄花龙州小花苣苔、长筒中越报
最高法发布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司法解释,针对纠纷中的追责主体认定难、退卡难、转卡难、举证难等作出一系列规定,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伊朗核问题中俄伊北京会晤14日举行并发表联合声明。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北京会晤是中、俄、伊为推动伊朗核问题政治解决的有益尝试。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目前,长江流域、黄淮海地区春管全面展开,东北地区正在备种备肥,西北地区春小麦开始播种,华南地区早稻陆续插秧。
广西的喀斯特地貌不仅造就了闻名天下的地质景观,还孕育出中国最丰富多样的苦苣苔科植物。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33个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桂林植物园申报的“国家苦苣苔科种质资源库”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