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通讯员 何玉玲 11月13日,走进精河县托里镇基布克村村民那·乌恰家的院子,整洁干净的水泥路两旁的马厩里,几十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地咀嚼着食槽里的草料,那·乌恰一边往食槽里添料,一边用手抚摸着马的脸颊。
每天清晨,张文杰都会骑着爱马出去遛一圈每日定时饲喂,科学养护马儿市民慕名前来,体验骑马的乐趣马儿舔食岗盐,补充矿物质元素饲养汗血、纯血等多个品种骏马奔腾,威猛矫健张文杰(中)向前来学习的村民传授马术技巧□记者袁芳 路龙帅 姜伟 通讯员贾宁 马亮摄影报道5月16日,在平原县王凤楼镇
图/文/视频 记者 张中 王媛天刚蒙蒙亮,邵刚捧着一大盆新鲜的草料走进马厩,嗅到味儿的马儿立刻围上来。趁马儿们吃“早点”,邵刚开始打扫马厩。今年41岁的邵刚是滨州博兴县伏邵村人。在他的记忆里,爷爷就是赶马车的,父亲也是从十几岁就开始在生产队赶马车、养马。
与此同时,村干部也闻声而来,刚刚走到村门口,就见到车里下来了一群人,还有几名身穿军装的战士,而走在最前面的,看起来像是一个领导一样,于是村长就加紧步伐,赶紧走了过去问道:请问领导莅临小村,是来视察的吗?
大叔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养马,拥有属于自己的马是在40多年前,他们家在以前养马就是给家里添个主要劳动力,也就是为了种地方便,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当地农村产业调整,种地有了大型机械,自己的马也就没有啥用处了,就把家里的马给卖了,也就暂停了养马。
中新网新疆新闻10月30日电(张健霆、吐力克扎特)近年来,精河县托里镇鼓励养殖户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带动各族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重头戏来抓,使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我养了90匹马,种类很多,有昭苏、巴州、内蒙古的马,还有新西兰的马。
养殖过程中,帕格其克凭借从小跟父亲学习得来的养马技术,不畏困难,脚踏实地,淘汰不好的马品种,引进品种优良的焉耆马进行精心养殖,经过两年发展,帕格其克家的马匹数量就从当初的20匹发展到100余匹,成为当地有名的马业养殖好手。
去张成武家马厩参观时,他正气喘吁吁地赶回来,手里牵着一匹高头大马。35岁的张成武是通辽市奈曼旗6号农场5分场的一个农家青年,除了种几亩薄田,还有个特别的嗜好——养马。被问及为什么养马,他说:“喜欢,也愿意骑。”一句喜欢,便倾注了20年的心血。1995年,张成武开始养本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