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9月23日电 (记者 韩章云)“祖根在河洛,明月照归鸿。”9月23日,首届“五洲客家音”(郑州)文化论坛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的近50家客家社团代表聚首河南,溯本思源,以弘扬河洛文化,传播客家精神。“客家遍寰宇,中原乃故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舒金秋九月,河南再次迎来了客家“老乡”。他们带着对河洛泥土的深深眷恋,带着对中原文化的真挚热爱,聚首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展开一场思辨之旅。9月23日,首届“五洲客家音”(郑州)文化论坛在郑州举行。
河南日报记者 李晓舒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9月23日,首届“五洲客家音”(郑州)文化论坛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的近百名客家人聚首河洛文化的发祥地,针对客家文化的研究发掘、客家精神的传承弘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沟通中凝聚共识。
11月7日晚,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在江西省龙南市隆重举行。赣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李克坚主持盛会,龙南市委书记钟旭辉致辞,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致辞,客属代表吴伯雄、林政则、余国春、曾智明致辞。
由中共江西省委网信办指导,中共赣州市委网信办主办的“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世界客家摇篮赣州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于10月24日至27日开展,聚焦世客会重点项目,大力宣传推介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喜人成效,助力实现“办好一场盛会、改变一座城市、推动一域发展”的目标。
近日,一场主题“五洲客家音 四海桑梓情——世界客家摇篮赣州行”网络主题活动在赣州信丰启动。此次活动以客家文化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赣南苏区发展新气象。客家文化,这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形态,起源于汉代,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来源:【赣南日报】□邓莅秋日的一天,得知第二届“五洲客家音”文化学术交流会在大余举办,我萌发再登梅关古驿道的愿望。 有人说,秋天这个季节梅岭不适宜观赏,但我觉得,这个时候更能体会梅岭的厚重、驿道的悠长。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深沉、独特的特色。由中共江西省委网信办指导,中共赣州市委网信办主办的“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世界客家摇篮赣州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于10月24日至27日开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客家文化的保护利用、传承发展。
Transparency【编者按】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在广东省东北部,有一座被誉为“世界客都”的千年古城,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沉淀了丰厚客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这就是梅州。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75站走进梅江区,她有着梅州市“首善之区”美誉之称。
10月25日,“五洲客家音 四海桑梓情——世界客家摇篮赣州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启动。来自中央、省、市及大湾区主流新闻媒体记者深入信丰县、安远县、定南县、全南县、龙南县,聚焦客家文化创新成果,感受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气象,用笔墨镜头描绘一幅“赣南振兴图”。
俗话说,北有洛阳牡丹艳冠九州,南有桂林阳朔山水甲天下。10月24日至26日,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来自世界的客家乡亲重归故土原乡、寻根谒祖,共话“五洲客家音”,畅叙“四海桑梓情”。
原创 聆听客家乡音的 武汉大学“莫愁前路呀无知己,就算上刀山也要接过火炬,ィ厓 等行出去还要行落去……”每当电影《雄狮少年》片尾曲《莫欺少年穷》响起,细腻表露与少年初入社会一往无前、生猛激烈的内心情感在音乐起伏中百转萦绕,客家话中保留的中古汉语特点与其独特旋律和影片内涵相互映衬,
中新社江西赣州11月7日电 (刘占昆 熊锦阳)以“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为主题的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简称“世客会”)7日晚在“世界围屋之都”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开幕,这是“世客会”创办50多年来首次在中国内陆县级城市举办,来自全球各地的200多个客属社(侨)团及客属人士代表
【来源:赣南日报】赣南红客户端讯(记者曾艳)参加省政协“打造客家文化经济圈”调研;打造《客家摇篮》杂志,传播客家文化,挖掘客家资源;签订海峡客家文化研究与交流联盟创建协议;积极助力客属青年博士联盟候选人推荐,近年来,赣州客家联谊会坚持发展客家事业,强化客家合作交流平台,大力推动赣
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于11月2日至4日在梅州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800名客商和嘉宾汇聚世界客都,将推动海内外客商及商会之间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文化互动、人文商道共荣。图源:南方plus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客从河洛来# 【“客从河洛来 豫粤一家亲”网络互动引导活动在商丘启动】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10月18日,来自豫粤两省的网络达人、新闻媒体、企业家、文化名家,相聚在火祖故里、殷商之源的商丘,共同见证“客从河洛来 豫粤一家亲”网络互动引导活动启幕。
回家,回家,回家! 10月24日,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就要在洛阳开幕了。千年古都盛装以待、流光溢彩,河洛儿女翘首以盼、思亲念亲,来自世界的客家乡亲重归故土原乡、寻根谒祖,共话“五洲客家音”,畅叙“四海桑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