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春用锔弓和金刚钻给瓷壶打孔,展示老手艺使用锔瓷、金缮、包边等技艺修复创新的作品挑选合适的锔钉每一颗锔钉都是手工打制保存百年的锔瓷工具箱,已传承四代人□本报记者郭庆萍 摄影报道2月14日,德城区天衢工业园的一所民房里不时传出滋滋的打孔声和细微的敲击声,锔瓷匠人李东春正全神贯注地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这句俗语源于我国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锔瓷。锔瓷匠人使用钻、锔钉等工具,将破碎的瓷器修复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在锔瓷师杨涛位于山东淄川的工作室——锔合居,一件件锔瓷修复的艺术品在经历“破碎与重生”后,更显独特气质。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里面指的是一种传统民间手艺锔瓷,而金刚钻则是这门手艺必备的工具。以前家里的锅碗瓢盆磕碰摔坏了舍不得扔,就会请来锔匠,用铁钉将裂缝牢牢地补起,补后的器具能照样用来喝水吃饭。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如今已经很少能见这门手艺。
王剑锋专心锔瓷□本报记者 芦瑞瑞 本报通讯员 邓美平 霍启志找碴、清理、制钉、打孔、补漏……5月5日,记者来到夏津县金都花城小区,焗瓷匠王剑锋正在家里忙碌着,经过6个小时的精工细作,一件破损的紫砂壶在他手中“破镜重圆”。济物利人乘造化,弥缝补缺代天工。
很难想象,一件破碎的瓷器经过修补竟然比新的更美,甚至价值更高。90后小伙儿范国志便拥有这变废为宝的手艺。他说,自己是在裂缝里“种花”的人。非遗课堂展示传统锔瓷技艺范国志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锔瓷技艺项目市级传承人,见到他是在新城区文化馆的非遗课堂上。
中新网南宁10月20日电 题:广西修缮破损器物手艺人:修的不只物 还有情感链接作者 陈沿佑锔瓷,是修复破损瓷器、玻璃制品的一种手工技艺,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以陶瓷、玻璃制作而成的器物可替代性增强,使该项技艺逐渐走向式微。
活动以石家庄市桥西区为主会场,围绕非遗工坊、老字号等重点对象,全市各县协同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各类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直播、展演等形式,集中展示石家庄各类优质非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