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0糖”“0卡”“0脂肪”的饮品成为深受追捧的新卖点。今年3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正式启动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通过标注等级,综合反映饮料中含有的糖、脂肪等成分的情况。随后,部分奶茶店品牌跟进,在包装上添加“营养选择”标识。
近日在上海,一些饮料的售卖页面、产品包装、货柜等场景出现了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这也是我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据了解,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制了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目前正在试行中。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日益风行,“0糖”“0卡”“0脂肪”已经成为很多饮料的卖点。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准确了解这些信息呢?日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启动“首批营养健康指导试点项目”,指导居民如何选择健康食品。而在这些试点项目中,就包括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试点。
上海近期试行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制度,该制度通过将饮料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饮料的营养价值,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这个标准真的科学吗?你爱喝的饮料都是哪一级呢?饮料营养分级的标准饮料分级的标准具体是什么呢?
3月底,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为引导公众健康饮食,该中心研制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市开始试行。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等4种成分含量,评定等级从高至低,标识ABCD四级,推荐程度逐步递减。
央广网北京6月21日消息(记者王娴)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盛夏来临,饮料购买量增加。今年3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在上海市试行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将饮料标识为ABCD四级,由A至D推荐程度递减。
该网友在帖子里称,这是按营养成分和健康程度划分的,“A级的饮品最健康,B级的饮品较为健康,厂家可自愿标注;C级饮料不健康,D级饮料最不健康,厂家必须标注,这就相当于厂家告诉消费者‘我们的这款饮料不健康,你最好别买’”。
今年开始,新加坡的包装饮料多了一个等级标签,就是图中这样的。这是新加坡对包装饮料执行的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法规——《食品条例》,不仅是包装饮料,到今年年底,各种手工现制的饮料比如鲜榨果汁、奶茶,也要开始贴这个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