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互联网App的防沉迷“青少年模式”效果如何?日前,人民网选取了抖音、快手、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斗鱼、虎牙、哔哩哔哩、微信、微博十款涉及互联网直播、视频播放、游戏、社交等内容形式的App进行实测。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彦琳 马壮壮)近年来,青少年沉迷网络,花“大钱”给主播打赏等现象时有发生。在类似事件的背后,该怎样控制青少年沉迷网络?近年来,各网络平台纷纷推出“青少年模式”。这种模式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否真的能成为控制青少年过度上网的手段?
5月28日晚,在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网络治理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未成年人保护专题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沈浩团队发布了《短视频应用程序青少年保护模式核测报告》。
央广网北京11月15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根据《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10分钟。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内50多家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均已上线“青少年模式”。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1年6月1日施行后,很多互联网视频、直播平台陆续上线“青少年模式”,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阶段。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近一年多来,我国已经有50多家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试点推出了“青少年模式”,试图从使用的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来规范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记者从目前已经上线“青少年模式”的多家网络视频及直播平台中,随机挑选了几款应用进行体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年11月30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青少年模式”使用率低等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报告显示,有91.
打开软件,首页推荐频道的擦边视频十分“辣眼”;每到夜晚,不少城市贴吧被带水印的美女自拍照刷屏,用于发布招嫖广告或诱导下载色情App;一些更为隐秘的角落里,甚至有人开展含有淫秽内容的陪聊服务、买卖色情视频……近日,有网友向媒体记者反映,某App里充斥着大量低俗信息,隐藏不少涉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