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关于公募薪酬的“小作文”已从限薪到了退薪。6月26日,市场有消息称,某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公司在6月底至8月中退回2023年发放的超过290万元部分的薪酬,且不区分奖金归属期、是否属于往年递延。该消息涉及两家头部公募基金,引发市场热议。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新“国九条”提出,全面加强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设,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研究规范基金经理薪酬制度。
每经记者:李蕾 每经编辑:肖芮冬最近,公募行业限薪的市场消息再次传开。《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公募基金就在进行新一轮的薪酬方案改革,目前已有多家公司上报了年薪方案,上限为200万到500万元不等,还有的公司上报了不止一版。
公募薪酬上限明显低于预期且年终、绩效延迟发放的传闻再起。近日,有市场消息称,目前有多家基金公司上报薪酬方案,已有公司获得批准。其中,有基金公司上报的年薪上限仅百万元出头,也有基金公司上报的年薪上限为20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
每经记者:李蕾 每经编辑:肖芮冬近两年来,“降薪”“限薪”成为公募基金薪酬改革的关键词。尤其是在近期,伴随着大量讨论,“退薪”也已照进现实,某央企下属公募基金已经开始执行退薪方案。薪酬改革,在公募行业的意义和影响远远不止在薪酬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