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马拉松赛事格外热闹。今年3月以来,马拉松爱好者杨包子给每个周末都安排了参赛计划,后来身体吃不消,2个月跑了5场。各地热衷举办马拉松赛事,主要看重经济效益。马拉松赛事不仅能拉动当地体育用品销售、旅游、酒店等产业经济,媒体、娱乐、培训、医疗等也均有受益。
又到了一年中举办马拉松的旺季。长三角是国内马拉松的“热土”,赛事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3月至4月,光是经认证的A类赛事,长三角地区的举办数量就有至少46场,一个周末有好几场马拉松的情况时有发生。谁能想到,在马拉松这件事上,长三角也能“卷”起来。
来论 近年来,从北上广深到十八线小县城,各种类目的马拉松如雨后春笋般火了起来,象征着全民自律的城市马拉松,也开始从中年人“广场舞”变身为吸引年轻人参与的社交方式。但各大赞助商热火朝天入局之下,马拉松门槛越来越高,这一全民性运动却越跑越贵。
对于马拉松爱好者来说,今年的赛事已近收官,明年的赛事又要来了。但跑者们发现,热门马拉松仍是“一签难中”,报名费也比以往贵,再加上比赛期间水涨船高的机票和住宿费用,很多人表示,“现在跑步已经比打车贵了”。马拉松赛事为何“越跑越贵”?高价倒卖的参赛名额可靠吗?
金秋十月,是举办马拉松的黄金季节。据不完全统计,仅10月20日当天,在天津、大连、长沙等地,全国就有至少20场马拉松赛事举行。而即便马拉松赛事扎堆,仍有不少跑者抱怨“一签难求”。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旺盛需求和火爆程度可见一斑。10月20日,参赛选手在2024天津马拉松比赛中。
中新经纬10月27日电 (薛宇飞 李自曼 李晓萱)4小时18分47秒,这是戴源上周末(10月20日)参加天津马拉松的完赛时间,他说:“越来越‘卷’了,这个成绩只能排在中等偏后的位置。40岁以上选手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跑得还很快。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 题:算一算马拉松热背后的经济账新华网记者万方 闫雨昕 陈硕 李旭天气已转凉,但“跑马”依然火热。记者不完全统计,仅11月2日至3日的两天时间里,全国范围内举行的马拉松等各类路跑赛事超过30场。按照赛事规模计算,参赛跑者总人数约有40万人。
“两眼一睁就是马拉松。”进入11月,多个赛事扎堆的“超级周末”延续着马拉松热度。在热潮的另一面,场上场下、大事小情,暗流涌动,风波迭起。种种景象,不禁让人疑惑:马拉松数量是否过多?为何赛事总是不断引起争议?历经起步和发展后,行业的“下半程”又该跑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