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3月15日通信套餐“免费升级”“限时优惠”……这些被消费者视为优惠的广告,不知不觉中却暗藏套路。“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通信行业电话营销花样百出,诱导升级、隐性扣费等现象依然存在。
新华社上海3月14日电 题:冒牌假货如何成为“海外专柜正品”?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兰天鸣在直播间下单的“进口大牌”,买到手却发现货不对板;想要退货退款,却遭遇重重阻拦……一些假货如何摇身一变成为“海外专柜正品”?“新华视点”记者展开调查。正品还是假货?
人民日报 3月13日,市民在活动现场参与金融领域反诈知识问答。当日,2025年宁夏“3·15”金融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集中教育宣传活动在银川市光明广场举行,活动邀请多家银行、保险公司现场宣传金融领域反诈常识、消费维权知识,保护消费者权益。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3月14日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消费陷阱时有发生。面对“限时特惠”“品牌同款”等情形,消费者如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近期,著名女演员戚薇在节目中“眼睛变形”的现象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戚薇对此作出回应,指出这是因为“注射肉毒杆菌过多”,加之近期发烧导致的脸部浮肿,庆幸的是目前已基本复原。她也提醒广大粉丝在尝试医疗美容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每年的央视“3•15”晚会,总能牵动社会的敏感神经,引发广泛关注。今年的晚会,既曝光了食品行业、电缆制造等领域的老问题,又聚焦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这一新挑战,再次为保护消费者个人权益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问题,堪称“3•15”晚会的“常客”。电缆偷工减料问题同样令人担忧。
据网信商丘:315晚会曝光河南省商丘市梦阳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未经灭菌的问题。商丘市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立即赶至现场,对涉事企业进行查封,对所有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等作现场封存,下一步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相关链接 新华视点聚焦315:通信营销电话藏了多少“坑”?@中国移动 3月16日通报,对新华社有关通信电话营销的报道,公司高度重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已第一时间开展针对性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