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一张卡,社区转诊“三优先”十院推出“就医直通卡”完善号源下沉举措“半个钟头看完门诊,3天就有床位,住院第2天就做了肠镜手术。有了这张就医直通卡,看病放心,真快!”“什么时候复查、恢复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出现特殊情况找社区医生还是直接去十院,在微信群里问就可以了。
“影像学证据很充分,就是横结肠瘘和支气管胸膜瘘。”“建议胸腔、腹腔同期手术,彻底清创、修补膈肌很关键。”“患者有糖尿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务必做好。”夏日的清晨,炙热的阳光还来不及上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腹部疑难外科的办公室里就传出了热烈的讨论声。
“我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来月经了,自己心里还是有些担心的……一开始我也不太清楚是要来妇产科还是内分泌科检查,总是怕跑‘冤枉路’。但自从来了十院虬江路院区的多囊卵巢综合征门诊,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在上海十院(虬江路院区)多囊卵巢综合征门诊诊室,记者见到了正在就诊的患者陈女士。
“这两根输尿管支架已经放了四年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光春看着X光片,忍不住惊讶询问眼前这位患者的病史。四年前,刚刚三十出头的患者华女士因双侧输尿管结石导致肾积水而在外院接受了激光碎石术。
“手臂终于是我自己的了……早知道‘脑起搏器’效果这么好,我真不该犹豫那么久!”在微创植入脑深部电刺激器后经过三周的恢复与观察,6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范女士终于迎来了“开机”。随着电路接通,规律的电脉冲定向、精确作用于脑中病变核团,双臂震颤、肌肉强直、动作缓慢等症状显著改善。
“最近感觉没有那么焦虑了,心脏也舒服多了,也没再出现喘不过气的情况……”9月23日,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心脏和心理健康多学科联合门诊,患者郑先生正和坐诊的“医生天团”沟通着近期的情况。据介绍,坐诊的“医生天团”由该院心血管内科、心理科以及药学部的三位专家组成。
“影像学证据很充分,就是横结肠瘘和支气管胸膜瘘。”“建议胸腔、腹腔同期手术,彻底清创、修补膈肌很关键。”“患者有糖尿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务必做好。”……日前,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腹部疑难外科办公室传出了热烈的讨论声。
48岁男子不幸发生意外,胸腹部与下肢遭遇电梯严重挤压,右腿伤情尤为触目惊心——大面积开放性损伤、膝关节大部离断、血流如注……意外发生在一个多月前,5月6日傍晚,救护车将伤势严重的魏师傅送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救创伤中心。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虬江路院区心理减压中心接受多个疗程的“音乐治疗”后,16岁的小文主动回到学校,他的父母终于松了口气——几个月前,小文被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困扰,不得不暂时休学。“现在的他情绪平稳了很多,愿意和老师同学积极交流,生活回归正轨,进步非常大。
“各位专家,感谢参加我们一周一次的MDT(多学科诊疗),今天要讨论三名病人的治疗方案,分别是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星期一下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示教室中又是人头攒动,除了本科室医务人员,还有病理科、肿瘤科、放射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等多个学科专家被“摇”到现场参与MD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医护人员,他们不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更是通过志愿服务,将诊疗行为向外延伸:走出诊间,走进社区,走近患者身边……他们依托线上线下各平台,为更多有需要的市民朋友提供便捷就诊、用药指导、日常保健、健康生活方式科普、情感支持等服务。
“半个钟头看完门诊,三天就有床位,住院第二天就肠镜手术,有了这张就医直通卡,看病真的放心真的快!”“什么时候复查,恢复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出现特殊情况是找社区医生还是直接去十院,在微信群里问就可以了,就医直通卡延伸到线上,太方便了!
反复小肠梗阻,多方求医无法明确病因,接受多种西医、中医疗法却收效甚微,其间数度消化道出血,两次进入ICU……一年多来的痛苦乃至惊魂,令77岁的陈老伯身心俱疲。去年,他再次因肠梗阻就医,收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病房,由于病情复杂危重,一住就是两个多月。
“对比三个月之前的片子,压迫神经的脱垂髓核彻底消失。胶原酶已经把它完全溶解了,效果和开刀一样。”日前,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诊室,该科主任林福清正在为复诊的陈小姐分析磁共振影像。半年多前,陈小姐因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手臂剧烈疼痛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