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说由魏书钧执导,朱一龙领衔主演的电影《河边的错误》正在热映,影片原著小说作者余华点赞了演员朱一龙的表演,影片也因为“没有答案”的不确定性营销,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好奇心。无法挽回的错误电影《河边的错误》改编自作家余华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同名中篇小说。
新京报讯(记者滕朝)11月1日,改编自余华同名先锋代表作,由魏书钧执导,康春雷、魏书钧担任编剧,朱一龙领衔主演,曾美慧孜、侯天来、佟林楷等主演的荒诞现实主义艺术电影《河边的错误》发布“观众的声音”特辑。
由魏书钧执导、朱一龙领衔主演,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河边的错误》10月21日上映以来,一直有着不低的热度。该片曾在平遥国际电影展拿下最佳影片及迷影选择荣誉奖,还入围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豆瓣评分7.6。
90后导演魏书钧的第三部电影长片《河边的错误》改编自余华1988年发表的同名先锋小说,用一起涉及到4个人死亡的杀人案,展现了一个疯狂、非理性和荒诞交织的影像世界。影片开始用字幕引用了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戏剧《卡利古拉》中的一段话:“人理解不了命运,因此,我装扮成了命运。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仲谋由魏书钧执导、根据余华小说《河边的错误》改编的同名电影甫一上映,便引发截然不同的两极化评价。称赞者认为影片极富诗意和影像质感,是一部具有先锋气质和深刻哲思的文艺片。负面评价则认为该片剧情散乱、逻辑不清,让人看不懂。
中新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 王诗尧)“好一部先锋电影,我先‘疯’了!”改编自著名作家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河边的错误》,截至目前票房已破2亿元,创下今年同类型影片最好成绩。《河边的错误》原著发表于1988年,是余华先锋代表作之一。
文/耷子(作者耷子,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影评人,执行制片,江苏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理事;本文系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30多年前,余华用一部极具寓言性和抽象感的短篇小说,让读者在“每户人家都有那种柴刀”的封闭世界里不寒而栗。
原标题:看《河边的错误》 有人云里雾里 有人热衷推理(引题)观影后复盘 愈抠细节愈有乐趣(主题)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岸近日,改编自余华原著、曾入围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国产电影《河边的错误》热映,催生一个独特现象:影片放映结束,观众迟迟不愿离开,执意等待字
自10月21日上映以来,电影《河边的错误》票房已经过亿,曾执导过《永安镇故事集》《野马分鬃》等电影作品的导演魏书钧也由此刷新个人票房纪录。作为一部具有强烈文艺属性的电影,对《河边的错误》来说,这样的票房已经意味着胜利。它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同时,也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曾于里注:本文有剧透相隔一个月,魏书钧的《永安镇故事集》与《河边的错误》相继上映。《永安镇故事集》在不久前公布的金鸡奖提名名单中获得四个提名,足见业内对魏书钧能力的认可。只不过,《永安镇故事集》票房遇冷,三百万出头的票房令人遗憾。
一个被河溪环绕的小镇上,发生了一起令人不寒而栗的凶案,涉案嫌疑人众多,疑云密布。我觉得在《河边的错误》这部电影中,凶手是谁不重要,结果是什么也不重要,这是一部非常先锋、意识流、作者向的电影,可以将其视为一件艺术作品,如同欣赏一首歌曲或一幅绘画,用感性的方式去体验、去沉浸,跟着混乱而优美的镜头一起,代入马哲、理解马哲、成为马哲。
◎余小鱼看完《河边的错误》,就不难理解魏书钧的第三部长片为什么会瞄准余华的小说。可以说,之前的两部作品是对“元电影”的执着,而本片是对“元小说”的影像化——当年先锋文学让人耳目一新的叙事手法和对现实秩序的消解,显然都很符合魏导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