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相声界有这样一位名家,他舞台形象清新潇洒,表演风格质朴自然,口风清脆、音调甜美,尤其擅长京剧评戏,他就是侯宝林大师的关门弟子,相声艺术家师胜杰。本期这位相声大咖来到《相声大会》,率领得意门生回津省亲汇报。
相声界的规矩多,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就比如收徒这件事,就不是想怎么收就怎么收,相声名家李文华有意拜师马三立,但这事被相声界权威阻拦,以至于直到李文华临终前,才在马三立的塑像前举办仪式拜师,算是了结了自己的心愿,对于另一位相声大师,侯宝林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当初侯宝林有意收徒师胜杰,却遭到了相声界集体反对,而拜师仪式上,甚至需要寿字辈的马三立到场,才平息了拜师的质疑和反对。
由这个身份出发,发生了不少的事情,具体在另一篇文章里阐述。在生命的最后,师胜杰拖着残缺的躯体,登不上天津卫视《笑礼相迎》和中央电视台《向经典致敬》两档栏目,讲述了自己学艺的过往、当时相声发展状况、对之后相声发展的希望。
相声演员出名的大多是逗哏,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逗哏演员而言,好的捧哏才是最为重要的,相声讲究“三分逗,七分捧”,没有捧哏演员的衬托,许多逗哏演员也只能是埋没,在相声行当里面,好的逗哏演员都会在背后有一个捧哏演员的支持,这几乎是一个行业定律,比如姜昆和李文华、唐杰忠搭档的时候,效果极好,转而和戴志成搭档则走了下坡路;
关于相声的文章评论区,一直有一种奇怪的论调,那就是将相声的摆知仪式神圣化,甚至将摆知仪式中的“引保代”三师也神圣化,以至于产生了“没有引保代三师就不算摆知,没有摆知的相声艺人就不会得到行业的认可”这种奇葩的观点。本文回顾的是相声史上一次收徒仪式,这次收徒仪式上没有“引保代”,没有红帖子白帖子,没有磕头,但不仅是相声史上至少到目前为止最隆重的收徒仪式,还得到了全行业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