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由张嘉译主演的历史传奇剧《大清盐商》,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两淮盐引案”为线索,剧情围绕一本纪录盐商与官僚之间秘密往来的账本展开,通过描写扬州盐商与皇帝、官僚、盐丁、文人、市民以及江湖人士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再现了封建王朝盐业制度积重难返的弊端和官场
盐,看似寻常的白色晶体,却是中国古代最硬的“货币”。它撑起了王朝的国库,也养肥了无数富甲天下的盐商。从管仲的“盐铁官营”到清代两淮盐商的奢靡与覆灭,一部盐业史,写尽了权力、财富与人性的较量。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段千年盐路背后的秘密。一、盐业官营:皇帝的钱袋子为何非抓不可?
来往穿梭于河道上的船只,装运着两淮出产的食盐。所谓两淮,就是淮河南北靠近海边的地区,作为盐的主产地之一,这里生产的盐被称为淮盐。在波澜壮阔的千年盐业史上,淮盐有着“煮海之利,重于东南,两淮为最”之称,人们更是用“淮盐出,天下咸”来形容淮盐在古代盐业史上的地位。盐从哪里来?
文/廖保平日前,工信部确认,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食盐专营制度将于2016年起废止,迎来历史性的时代。此时,我们不妨去看看中国古代三个颇具代表性的大盐商,触摸这一制度背后的历史。中国第一盐商猗顿先说说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大盐商猗顿。
运城日报 黄河晨报 运城新闻网官方发布平台□赵 波盐池老照片。明清时期食盐实行专卖制,盐利丰厚,全国四大产盐区(河东、长芦、两淮、四川)均为天下商人争趋之业,尤为河东最盛。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构成:一、势豪望族。张四维和王崇古是势豪望族的代表。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管子》中记载:“十口之家,十人食盐。”古时,在缺盐地区,盐的价值几乎与金银等同。除此之外,盐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支柱之一,尤其是在古时候,在国民收入和城市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天津位于渤海之滨,自古盐业便是这里的一项重要传统产业。
晚清四川十大总督15赵尔巽 被袁世凯跪舔的遗老(二)□封面新闻记者 仲伟回到盛京,赵尔巽才真正体会到土皇帝的滋味。但遗憾膝下无子,虽然娶了一妻一妾,止得一女。虽然兄弟赵尔丰将二儿子赵世基过继给他,一想到从此绝后,赵尔巽心里仿佛有个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