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栋按:“五行”一词,中华传世典籍始见于《尚书·甘誓》篇,具体如《尚书·洪范》篇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行学说,是由中国人民独创,与阴阳学说一样,只有中国人才讲五行,五行学说的实质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这5种不同的物质在不断的运动,不断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木气主生发,金气主收敛,火气主暄腾,水气主闭藏,土气主天地阴阳交汇,是为五行,与五种物质无关。孙星衍在《尚书·洪范)疏中引郑康成说:“行者,顺天行气。“又引《白虎通·五行篇》云:“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春秋繁露》:“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五行。”
《三命通会》有云:昔者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后天皇氏一姓十三人始制乾坤,大量的古代典籍已经在反复的告诉我们道就是阴阳,但是很多不明所以的朋友依然说道说不清楚,不是道说不清楚,而是大家根本没有深入去探索学习研究,真真学习了怎么会说不清楚,这是人们的通病,因为目前国人都认为自己有文化却不知道自己真真有什么文化,说白了就是躺在古人的功劳薄上将古人的成果来当作今天自己的认知,说的通俗一点人们内心文化的那个主是拿着古人早就创造出来的那个主,归根到底就是古代要为自己做主的那个主,那么在这种弱势的文化属性之下就形成了人们不对古人留下的东西如是观照而俱进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再也出不来像老子、孔子那样伟大的人物的根本原因,那么道为阴阳,阴阳又可以演绎为五行,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阴阳演绎为五行的真相。
有人说五行是说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五种关系,例如:以“我”为中心,我会对别的事物起到制约的作用称之为“克”,同时我也会对别的事物起到促进的作用称之为“生”,另外别的事物也会对我起到制约的作用为“克”,别的事物对我起到促进作用为“生”,这样我对别的事物起到2种作用关系,别的事物对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