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3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数量4到5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3%左右、力争15%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3万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500个。
1月14日,在今年北京“两会”上,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提出,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并提出了实现目标任务的具体举措。为何是5%左右?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前几天笔者撰写《北京市朝阳区2024年GDP突破九千亿,2025年将冲刺万亿》一文时提到:“2022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顺利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206.9亿元,成为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破万亿元的市辖区。”
释放数百万平方米产业空间、11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百亿级科技成长基金成立……2月14日,在2025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一系列利好消息发布。海淀向世界发出邀请,将联合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等创新主体,推动建设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北京市海淀新春科技庙会的机器人表演 图源:新华社“很多年前,我带队来海淀取经。人太多了。我们天还没亮就坐到公司门口,等着人家上班。”曾任职某省经信口的一个老哥回忆说。“六小龙”的崛起,类似的剧情又在杭州上演。
昨天下午,海淀区新春第一会——2025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召开。图为雷军在会上演讲。 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2024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907.1亿元,增长6%,全市占比达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