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109国道是一条从青海出发直达拉萨的青藏公路。而事实上,它始于北京,一路穿过黄土高原、内蒙草原、黄河,途经青海湖、茶卡盐湖、格尔木,跨越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最后进入圣洁的雪域高原。国道沿线坐落着一个个重要的地标,诉说着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来源:【人民网】8月8日,青海湖景区发布保护青海湖裸鲤的倡议书,其中指出,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给青海湖裸鲤本已暗淡的生存前景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非法偷捕、加工和贩销青海湖裸鲤,从中牟取暴利。
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记者鹤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湟鱼因流经青海省境内的湟水河而得名,学名叫作青海湖裸鲤。裸鲤就是没有鳞片的鲤鱼。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态屏障,湟鱼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物种。
其中就有一种鱼类是现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对象,因为它涉及到生态平衡和物种的多元性的维护,但是在今年的7月30日下午,在中国青海湖泊中,一名男子的行为却遭到国家的处罚,他到底在做什么,会让国家的相关部门对他做出惩罚呢?
仲夏清晨,高原古城西宁阳光遍洒,树木葱绿茂盛。望一眼窗外,青海湖裸鲤循环水培育车间负责人李瑾说:“今天是个好天气,非常适合运送‘湟鱼宝宝’回家。”他口中的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是青海湖“水—鱼—鸟”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物种。
央广网西宁6月14日消息(记者张海东)每年六、七月份正值青海湖湟鱼(裸鲤)洄游的时期,也是非法捕捞易发多发的重点时段。为保障青海湖湟鱼洄游安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严厉开展打击非法捕捞、贩运青海湖湟鱼等各类违法行为,为青海湖湟鱼“跳动生命之舞”保驾护航。
2023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开展以来,为保护青海湖渔业资源,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保障民生为导向,严厉打击制售青海湖裸鲤(湟鱼)的违法行为。现将部分典型案例公布如下:一、共和县大水桥幺妹饭店非法制售青海湖裸鲤(湟鱼)案。
关于加强青海湖冰封期裸鲤资源保护公告当前,青海湖进入冬季冰封期,非法捕捞青海湖裸鲤风险隐患增大,为持续巩固青海湖裸鲤保护成效,进一步落实好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第六次青海湖封湖育鱼的通告》精神,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交易、运输、储存、食用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行为,现将有关事宜
保护青海湖裸鲤倡议书广大游客:青海湖裸鲤(别名:湟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类种质资源,也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在青海湖“鱼鸟共生”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保护青海湖裸鲤对维护青藏高原地区生态平衡乃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义。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NO.2651-青海的“海”文字:赵百灵校稿:辜汉膺 / 编辑:果栗乘青海并非是一个存在感很强的省份。即使在大西部,甘肃、新疆、西藏在公众中的知名度也远远高于青海。如果说青海还有什么能让人留下印象的话,盐湖肯定是位列榜首。
一、共和县江西沟镇某小炒馆经营禁止食用青海湖裸鲤(湟鱼)案2023年9月6日,青海水上公安局湖东派出所会同青海湖景区公安局二郎剑派出所民警对共和县江西沟镇民俗风情小镇某小炒馆进行执法检查,在该店内查获禁止食用的青海湖裸鲤(湟鱼)2.1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