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以西□詹德华冬日的沈阳远不如春秋时节的旖旎,没有繁花满树,也没有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略带着一点萧瑟的日子,街上行人的脚步也是匆匆。冬日的一天傍晚,路过大东路,在匆匆赶路时,突然抬头看了看,漫天的红霞,映衬着巍峨的城楼,让人有些恍惚,这一刻,仿若看到了古老的沈阳城。
对比30年前和当今的书法,尤其是同一个书家的书法变化,或许更能说明一些问题。提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会感慨那是“大学生”的黄金时代,但回首30年来的各类书展,你会发现,那次书法比赛真正发现造就了一代书法精英…
我们常说,一门手艺、一项技法或者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够走得远、能够企及一定的高度,走在前头的领路人至关重要。放眼全国书界,沈阳之所以能占一席之地,与开山鼻祖沈延毅先生的影响力不无关系。同时,得益于他的弟子还有弟子的弟子之间的薪火相传,心手相连。
这是条友晒在头条中的,说他看不明白第一个字是什么。我不懂行书,更看不懂草书篆书,看起来应该像繁体字“瀋” ,但是右下的“田”字为什么那么写?评论有人说是“溧阳” ,但溧阳这种县级市怎么可能会有大学。还应该是“沈阳大学”四个字,只不过其中有三个繁体字。
隆冬时节的上午,走进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胡崇炜的工作室,绿植的春意盎然与满室的墨香相融,给人一种十分舒畅的感觉。“蛇呼瑞雪后坤皑,雪映寒梅笑靥开。蛇之美境看升卿(蛇的雅称),烁烁灵光送春来。”我们一行来到胡崇炜工作室时,他还在字斟句酌地修改着应《沈阳日报》邀约而创作的贺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