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阿富汗是中国的邻国,而在历史上,阿富汗其实也曾与中国的中原政权发生过很多关联。特别是在公元7世纪到公元8世纪中叶这段时期,阿富汗地区甚至曾经成为过唐朝历史的一个焦点地区。从公元661年开始,唐朝甚至曾经在今天的阿富汗境内设置过7个都督府和几十个州县。
《神探狄仁杰》第四部中,狄国老被奸人陷害,诬陷成了通敌卖国的奸臣,不得已而亡命天涯,逃到西域,平反后,一代女皇武则天一口气封了狄仁杰好几个官职,统领包含北庭、安西、濛池、昆陵都护府在内的大唐王朝的西部边陲地区,掌握管辖区域内的一切军政大权。
在《神探狄仁杰》第四部的最后部分,金银案真相大白后,狄仁杰被武则天封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流沙道行军大总管,并两道黜置大使,统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濛池都护府、崑陵都护府四个都护府,可以说给了狄仁杰很大的权力,这里提到了四个都护府。
唐朝前期的府兵制维持盛唐百余年,而府兵制加上都护府制更是维持着唐朝统治123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647年,以铁勒诸部置,治所在黄河北、阴山南单于台设置“燕然都护府”,辖南至戈壁、北至贝尔加湖周边地区,东至室韦、西至阿尔泰山整个唐朝北部羁縻地区。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把隋代的郡改成州,在沿边和其他重要地区设总管府(武德七年总管府改为都督府)。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合并撤销州府,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陇右道、剑南道、岭南道)。贞观十三年时,共有州、府358个,县155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