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史书。它上起黄帝,下到战国,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学者称之为“我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和汉儒篡改的编年体通史”,是“这一时期唯一完整的年表”。西晋出土《竹书纪年》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因其与《史记》和儒家之说不投合,被指责为”好为异说”,斥责为污圣谤书。
话说一天深夜不准带着手下来到汲郡外的一处很大的陵墓,这个不准也确实很厉害一会的功夫就让他找到了墓道所在,当不准怀着发财的美梦挖开墓室,只见里面到处都是金银财宝珍珠美玉,正在不准欣喜不已的时候他的火把不小心掉在地上熄灭了,这下可把他吓的够呛,这毕竟是在阴人的墓穴没有光亮不说不好找财宝就连寻路出去也成问题。
如果有一天,有本书告诉你当年尧、舜并没有禅让,大禹没有传位给伯益,周幽王没有“烽火戏诸侯”,你会相信吗?你可能会觉得,这本书来自于另一个平行宇宙,或者对历史极不负责任。但如果说这本书比《史记》的出现还早了几百年,而且书中的内容更加贴合人性,你又会怎么想?
而这经过无数胜利者书写的史书不禁让人产生怀疑,如果是失败者编写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在距今1730年前的西晋王朝武帝时期,一个名叫不准的盗墓贼挖开了一座先秦大墓,根据多年盗墓的经验不准认定墓主人非富即贵,而他却不知道这座墓的主人是赫赫有名的魏襄王。
南都记者获悉,继《起初·纪年》之后,著名作家王朔的小说新作《起初·竹书》即将于近期问世。《起初·竹书》是四卷本系列小说《起初》中的第二卷,本卷取材自《竹书纪年》《穆天子传》,讲述了从五帝时代到西周共和年间中国首次出现确切历史纪年为止的种种故事。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读书,是亘古不变又常谈常新的话题。有人靠读书改变了命运,有人因读书让生命变得辽阔,有人由读书奔向“诗和远方”,有人在书中获得了幸福和力量……今天,我们选择五个问题,与你探讨关于读书的那些事。读纸还是读屏,今天你读书了吗?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audio 标签。【典源】唐·房玄龄《晋书·束皙传》: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盖魏国之史书……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