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盘江小调,又称“布依族小打音乐”,流传于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村寨。其内容取材广泛,深深根植于布依族的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及说唱艺术之中,通过月琴、二胡、萧以及木叶四种传统乐器组合演绎。
原标题:嘉峪关民间小调:千年传承唱新韵 文化瑰宝焕生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冰千百年来,嘉峪关人民在辛勤劳动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小调。其表演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情趣以及流行于本地区的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渭人家”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小曲戏演奏乐器。“这是三弦、二胡、扬琴、板胡……”孙维民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这些宝贝。 小曲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孙维民 王文彬 摄孙维民是通渭县小曲戏省级非遗传承人。他指着墙上的乐器说:“这些乐器,我都会弹,也能和唱。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先民们在辛勤劳作间积累的技艺,在浅唱低吟中孕育的艺术,在岁月洗练中沉淀的瑰宝,承载着远古的智慧之光,重焕出时代的璀璨光芒,福荫着后人的衣食住行。
“江水滔滔映江月,柔情荡漾引彩蝶;盖在江心人未识,两岸小调伴歌诀。”在流经关岭自治县境内的北盘江,两岸居住着勤劳善良的布依人民,他们躬耕垄亩、繁衍生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民乐曲调——“盘江小调”。
中国民间文化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生生不息的艺术精品,有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玲珑民间小调,在招远市罗山河、玲珑一带流传了两千多年。史料记载,自古以来玲珑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分布着2000多条可供开采的金矿脉。
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其中湖南34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上榜,其所在的非遗项目包括桑植民歌、龙舞(板板龙灯)、花鼓戏、湘剧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湖南)一、传统音乐1.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20日讯(记者 杨永玲 通讯员 胡萍 陈利敏)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永州市3名传承人位列其中,他们分别是祁阳市陈兰秀、江永县胡美月、江华瑶族自治县赵雄。
不一样的短视频不一样的张尕怂本视频没有直接展示张尕怂的说唱艺术,而是独辟蹊径,重点记录了张尕怂和民间艺人互动中的一些有趣细节,使短视频走心又耐看。展现了张尕怂为了追求艺术虚心好学的品质,也侧面反映了高台县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