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7日电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消息,2024年8月,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1800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货物贸易出口20693亿元,进口14968亿元,顺差5724亿元;服务贸易出口2308亿元,进口3830亿元,逆差1522亿元。
10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货物贸易与海关进出口存在差异并非我国特有,在其他经济体也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是因为国际收支与海关统计分别遵循不同的国际标准,这也提示我们首先要关注两类数据统计口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4年10月22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摄影:中国网 刘桢珂彭博新闻社记者:我今天有两个问题。
去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有条件保持基本平衡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稳健,年末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我国外汇市场韧性明显增强,市场预期基本平稳,外汇交易理性有序。
【国家外汇局:国际收支货物贸易统计方法持续改进 新方法获得有关国际组织充分认可】财联社10月22日电,国家外汇局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际收支货物贸易统计方法持续改进。国际收支货物贸易与海关进出口数据存在差异,是全球各国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不同。
近期市场关于“两万亿美元顺差去了哪里”的话题引发热议,质疑者的主要观点是:“2020年以来,我国通过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方式积累了大量的顺差规模,达到约1.89万亿美元,然而这笔顺差资金形成的外汇,在外汇存款、结售汇数据、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中都找不到”。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保持基本平衡格局,稳定性和韧性进一步增强,充分彰显了我国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开放的积极成效。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海关公布去年中国贸易顺差8230亿美元,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则是5940亿美元,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4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今日消息,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3年二季度及上半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答记者问中表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22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在会上表示,未来,外汇局将持续跟踪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向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国际收支统计数据。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超600亿美元,外资持续净增持人民币债券……如何看待我国一季度国际收支情况?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在4月18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答复。
注:本文发表于《财经》,2021年3月8日,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展望2021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可能继续呈现经常账户顺差与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的格局,但无论经常账户顺差的规模还是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的规模与2020年相比可能都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