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古代先贤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司马光、朱熹等,皆是发奋读书的典范。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许多流传至今的成语,都与古人勤学苦读有关。
朱熹朱熹:“读书贵专不贵博”朱熹,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今江西婺源人。一生从事教育工作40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涉及,著作颇丰。朱熹读书广泛,治学严谨,他主张熟读精思,读书贵专不贵博。
吴尚之在古人看来,读书是修身善学的方法,也是精神理想的寄托。本文为吴尚之委员整理出的十则读书笔记,不仅将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方法一一道来,更体现了名家的精神风貌,值得回味。刘向“学无迟暮”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曾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有人向董遇求教拜师,董遇不肯直接就教书,对他说,你应该先自己把书读很多遍,再来求教老师。董遇的意思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学会自己用心。而那求教的人说:我苦于没有时间自己读书啊,所以才来问您书里讲什么意思。董遇说:用好“三余”,就有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