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想起新鲜、纯净、清爽、沁人心脾的空气,一定会想到酣畅淋漓地呼吸一口的具体动作;如果我们把教育的整体行为视为一种氛围,而不仅仅是接受更为表面的“环境”意义,那么我们就会受到激励,在为孩子营造环境方面有更多的行动和更多的打算。
我国的教育体制是以国家为主导,举全国之力办好教育,而美国的义务教育体系也是以州立学校为主导的。但很难想到19世纪的英国竟然将初等教育交由作为社会力量的志愿社团来主导,由他们承担起教育社会底层民众的重要责任。
在中国近代发展过程中,天津就成为开教育风气之先、发展新式教育的中心域市。19世纪末,维新变法活动在中国蓬勃兴起,为推广新观念,培育新人才,创办新型教育已成必然,一批洋务学堂从天津起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新式学校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中国近代的第一座电信学校、中国最早的以接受西医技术培训为主的军医学校、中国最早的法政学校、全国最早的警察学校和全国最早的女子师范学校都诞生在天津。
德国不仅是现代历史学的诞生地,而且在历史教育的现代转型中同样发挥过重要作用。它尤为重视中学历史教科书这一历史教育载体,在理论建构与实践操作方面多有探索,形成了独特的教科书文化。一19世纪前,在德意志地区,还没有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当时的历史教育属于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
探讨教育的走向并非是要窥视未来,因为预测未来本身是一件极不可靠的事情,变量太多,不确定性太大。鉴于此,我们以此文邀请各位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家长跟我们一起来分析教育的过去与现在,并对其进行合理地延伸,共同探讨世界教育的走向。
2024年12月4日,德国大学生服务中心提出了针对《联邦教育促进法》的多项改革诉求,旨在提升资助标准、扩大受益范围,以更好地支持包括艺术专业学生在内的广大学生群体。这些改革举措直接关系到对美育的资金支持,有助于促进美育的普及和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19世纪3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州率先设立为公立学校培养教师的州立师范学校。新英格兰的其他州,例如康涅狄格和罗得岛,以及东部、西部和南部一些州纷纷效仿。及至1860年,美国共设立了14所州立师范学校。其中,6所在新英格兰,东部、西部和南部的8个州各设立1所。
现代各国的标准教育模式,是我们已经认知为天经地义的几个基本要素:早上八点钟走进教学楼;在长达40~60分钟的课程中全程坐着听课,在课堂上,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穿插在课程之间的有午餐以及体育课的时间;放学后,学生回家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