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芈姓及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孙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义排行第12位,名义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
得姓始祖:孙乙,字武仲,又称武仲乙,康叔之后。由于孙姓起源较多,我们逐一罗列。春秋时,康叔八世孙姬和因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又叫孙已,后代便以孙为姓。
孫组成:子 + 系对应的简体:孙“孙”在《百家姓》中排位第三,这个姓也是由来已久,像《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三国东吴皇帝孙权,都是孙姓名人。据说孙姓的起源有好几支。①起源于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有一个儿子受封建立卫国,卫国这一脉,在几代之后,有一支便以“孙”为姓。
一、孙姓起源:1、出自姬姓,为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康叔是周文王的第八子,封国卫国。到了九世孙叫惠孙,惠孙有个孙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孙氏。因此他又叫孙仲。孙仲的子孙世居汲(jí)郡,这就是河南孙氏。2、出自芈(miē同“咩”。
来源:台海网台海网12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12月2日下午,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孙氏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换届大会。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副会长、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常委孙建斌当选第二届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