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王白蛋上了学堂,私塾先生觉得不雅,就根据谐音改成了“王白旦”。因为机灵,学东西快,他作为骨干“支援”到齐齐哈尔的北满钢厂。1969年“九大”召开以前,他已是北满钢厂的一名党员技工。当时,上级把一名参加“九大”的名额分配到北钢,条件是——有7年以上党龄的炼钢工人。
王白旦出生于1935年,一个充满艰难与挑战的年代,你想,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那个年代的普通人过日子就跟登天一样难,家里经济条件拮据,根本不能奢求什么好的教育,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王白旦心中却燃烧着一把火,那就是改变命运的渴望,他虽然家庭条件差,却始终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在他的小脑袋瓜里,这种信念就像春天的种子,已经埋下,等着发芽。
“九大”代表并非选举程序产生按照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应该由基层党组织选举产生。而“九大”则不然。由于当时各级党委被打倒,都没有恢复或建立,党员也无法参加组织生活,“九大”的代表不可能由选举产生。
“九大“于1969年4月1至4月24日在北京秘密举行,闭幕后报纸上公布的“九大”中央委员名单中有一个叫王白旦这个名字,相信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印象深刻,一来除了毛泽东和林彪之外其他人都是按姓氏笔画为序,丁盛排第一,而王白旦排第五,非常靠前;
引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命运,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王白旦,一个普通的炼钢工人,因在中共九大的选举中与毛主席得票数相同而一举成名,后又主动放弃高官厚禄,重回炉前当起了锅炉工。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晚年境遇更是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