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村,土葬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古老葬礼方式。当村里有人过世,人们就会准备一口棺材,将逝者放入里面,并且在举办完祭祀仪式后将他们埋入土中。逝者安息的地方一般都是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好的地方。转眼间几十年,上百年过去了,这些坟墓也因为自然和人为原因,出现了不同的景象。
临近春节,不少地区又要开始上坟祭祖,这也是我国一个传统的习俗,它与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四大祭祀节日,祭祀期间,无论亲人远在万水千山,也要赶回来上坟添土,即是后人对先人的追思,也是祈求先人庇佑,民间常说“坟头无草后代穷”,那么坟头上不长草到底好不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古人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总结,可以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流传至今的很多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们口口相传的,俗话来自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其中有一部分俗话,是涉及到丧葬礼仪的,有这么一句俗话,叫——“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知道,农村现在仍然是土葬为主的殡葬方式,老人去世以后会找一个“宝地”下葬,不过因为是土葬,而且并不是在特定的位置,很多农村的坟墓就在田间或者山坡,既然在这些地方,时间长了难免会长一些草等植物,那么坟头如果长草能不能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