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睿唯安发布2022年期刊引证报(JCR),由吉林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担任主编的英文期刊《仿生工程学报》(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2022年的SCI影响因子为4.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历经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的农业机械系、吉林工业大学的农机工程学院,经过60多年发展与壮大,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各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地位。
近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评估结果,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科普工作室被成功认定为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在2023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上,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创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获得“人才兴威”突出贡献奖。
近日,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仿生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宝泉,地面力学及仿生行走课题组教授邹猛、张锐,代表学校赴国家天文台取回了此前申请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月球样品,并前往探月与工程中心领取了纸质协议原件和月球样品证书。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谢雁冰)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在吉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表示,高校是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应有的放矢培养紧缺人才。“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交汇点,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双重任务,可以说是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在白茫茫的极寒之地看到一抹熟悉的红色,想着我们是代表着国家完成艰巨的科研任务,心中无比自豪。”5月30日,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里,在黄大年精神发源地——吉林大学,“我的中国心”吉大人科研报国故事分享会开讲。学校极地科学与工程研究团队成员张楠教授讲述起南极科考的故事。
原标题:新农科建设:注重交叉融合 培养紧缺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此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其中明确: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