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近几年减肥的人日渐增多,但是大部分人有想减肥的心,苦于减不下来,或者没时间运动减肥,当减肥的人越来越多之后, 就给了不法分子一个理由,用减肥产品去进行诈骗,其实没有真正的减肥产品 ,他们用的就是一些劣质的代餐粉或者各种胶囊等等,但是通过背后的铺垫以及各种看起来专.业的话术让许多人深信不疑,就这样进入了他们的连环套!
近日,长沙市公安局按照公安部打击食药环犯罪“昆仑2020”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破获了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辗转浙江、河南、山东、云南、四川等多个省市,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捣毁黑加工窝点、仓库8处,扣押有毒有害减肥产品3000余盒,原料药片30余万粒,涉案达4000余万元。
不锻炼,不节食,一个月能瘦二十斤,这是微商口中网红减肥食品“CZ溶脂片”神奇功效。长沙市民周女士为了保持身材,前后花费万元购买用于减肥,不料服用几天后,眼见体重是降了,但身体却出现异常,白天心跳加速、口干舌燥,晚上更是心神不宁、无法入眠。
来源 | 长沙广电新闻中心、政法频道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拥有妙曼的身材是很多女性的梦想所以,减肥成了很多女性朋友常挂在嘴边的话题除了体育运动理性减肥之外最近,还兴起了一股借助互联网浪潮的“网络减肥”可是,很多消费者在接触了“网络减肥”后发现了不对劲01 减肥效果并不理想工作人员要求再
(图源网络 侵删)听信广告,购买减肥药,但服用后身体出现不适状况,且无任何疗效,消费者能要求多赔偿吗,请看下面的案例!案情简介安某年底结婚要拍婚纱照,因为身体肥胖,一直比较焦虑,偶然间在微信看见夏某通过朋友圈宣传可以减肥,遂向其咨询。
听信广告购买减肥药但服用后身体出现不适状况且无任何疗效消费者能要求多赔偿吗请看下面的案例第一次服用即感不适却仍多次购买减肥产品安某年底结婚要拍婚纱照,因为身体肥胖,一直比较焦虑,偶然间在微信看见夏某通过朋友圈宣传可以减肥,遂向其咨询,夏某向安某推荐其所销售的减肥药。
2021年11月,长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接到公安部下发线索,经对该线索核查,发现一个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引流”,以虚拟角色、虚构减肥效果、虚假问诊方式诱使被害人不断购买无效减肥产品,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团伙。
原标题:消费者网购减肥产品有假获十倍赔偿□ 本报记者 赵红旗□ 本报通讯员 乔瑞锋楚某想瘦身减肥,就在某电商平台向经营者黄某购买了减肥产品,没想到服用后竟出现了失眠、便秘等症状。经检验,该减肥产品含有非法添加药物。楚某遂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黄某承担10倍赔偿金及相关费用。
多名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红主播所销售的“减肥神药”含非法添加违禁成分“布噻嗪”。北京新闻广播近日披露,其中包括一款名为“Honey Pinky·魔芋魔法豆草本果蔬压片糖果”的产品,引发外界关注。2月20日午间,澎湃新闻查询发现,这一产品在淘宝、快手等多个平台上仍在售。
近日,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净网2022”专项行动中,重庆高新警方在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指导下多警种协同作战,出动警力240余人,在全市5个窝点对诈骗团伙开展集中抓捕行动,一举打掉我市本土一个以网络贩卖减肥产品为幌子的诈骗犯罪团伙,涉案金额高达1亿元。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4日讯最近,网友云朵(化名)找到闪电新闻记者小白,说自己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位“体重管理顾问”,自称能帮助她减肥。但让云朵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40天,可以说是伤了身体还贴钱。价值万元的神奇瘦身粉末 究竟是啥?
“不运动不节食,轻松月瘦10公斤”“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胖子只有胃,没有未来”……你在微信朋友圈里是否看到过这样的“小广告”?当前,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减肥药、减肥食物“迷人眼”,广告更是打得火热,殊不知,那些所谓有奇效的减肥药里面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美女“网红”直播带货,几十盒包装精美的“减肥食品”在网上瞬间被抢购一空……这出盛况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的巨大产业链。12月17日,浙江省公安厅召开“剑锋1号”统一收网行动新闻发布会,揭开了这些直播带货背后见不得光的秘密。
据了解,因对人体有巨大健康风险,西布曲明在我国已被禁约11年。记者从苏州市药品检验检测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研究人员2019年对市场监督抽样及公安办案送样的84批减肥类保健食品检测发现,62批非法添加了共7种化学物质,其中50批被检出添加了西布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