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兴起、合作、对抗和解体,形成了该时代的核心叙事。在二战期间,他们曾经是紧密的盟友,这种复杂的关系背后,有两位领导人的互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美国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和苏联的约瑟夫·斯大林。
众所周知,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冷战”运动。查阅历史资料不难得知,苏联作为一个远东大国,它的一举一动不仅攸关远东国际,更是美国政府决策层理解远东局势、制定远东政策的重要依据。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023年11月16日,美俄外交界迎来一个特殊的日子:美苏建交90周年。而此时,两国“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关系危机”,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甚至发出两国可能断交的警告。但里亚布科夫也表示,俄罗斯目前并不打算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罗斯福为什么主动和苏联建交?他为什么数次打破常规,不顾美方此前的矜持直接下场?建交后却并没有很快对这一成就加以刻意利用?有一些解释认为,罗斯福只不过是喜欢亲自参与外交活动;有初掌大权想在外交领域做出成绩的考虑;渴望系统性扩大总统权力,等等。
现在经过大战,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空前高涨,罗斯福预见到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认定英、法、荷老殖民帝国是不能再继续维持下去了,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不能在盟军把日本人赶跑以后重新回到他们原来的殖民地去。
如此这般地说,决非我一时的气话,实在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你习惯于凌驾于任何人之上,国务院、国防部、参联会、甚至总统——诸如胡佛、罗斯福,当然包括我,都可以不屑一顾,除了仁川登陆,早在太平洋战场上,你素来倚老卖老,固执己见,一次又一次迫使华盛顿高层让步,只是你运气好,次次让你赌对了。
1945年,世界的聚光灯聚焦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人们期盼着和平的曙光早日降临,命运却在此时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4月12日,那位带领美国走出经济萧条,并在二战中运筹帷幄的巨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猝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