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林黛玉三个字,大部分读者几乎是清一色的脸谱化认知,无非是受到教科书宣传的影响,认为林黛玉是个离经叛道的女子,喜欢哭鼻子,为人又比较爱耍小性,写得一手好诗,最多再加上一个木石姻缘,感慨一番宝黛的爱情,仅此而已。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大奇书”早已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其中刻画的人物为人津津乐道,个中曲折离奇故事读之不免令人浮想翩翩。如曹操的奸诈、吕布的英勇、诸葛亮的计谋,如武松的酒量、鲁智深的莽撞,如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丑陋,再如贾宝玉的俊美、林黛玉的弱弱。
最重要的是,对于预测这些上榜人物的判词、画、曲等关键性的命运籍册,脂批却呈现出了非常罕见的冷淡。甲戌本仅存十六回,脂批却高达一千六百余条,而在十二钗登场的第五回,虽然批语也有一百多条,但对于十二钗关键性的诗曲暗示,脂批却仅寥寥数语。
换角度看金陵十二钗,钗黛之争:黛玉宝钗都是女主角,绛珠排首位在小说《红楼梦》中,因为金陵十二钗的排序问题,读者一争就是几百年。当然,从排在第三位的贾元春开始,一直到排在第十二位的巧姐,这其中的顺序没有争议。关于金陵十二钗排序的争议,主要就发生在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