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海宁日前,上海消保委针对“106短信”发文称,106短信平台已经成为垃圾短信的最大发送源头。据上海市消保委调查,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106”开头的垃圾短信。上海市消保委建议三大运营商在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发送者实名。
中新网上海2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垃圾短信一直让消费者不堪其扰,当下,106短信平台已经成为垃圾短信的一个最主要发送源头。上海市消保委28日披露,该委调查发现,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106”开头的垃圾短信。
据上海市消保委3月13日消息,关于“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内容提供者实名”的要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承诺:对于有歧义或无法清晰标识短信内容提供者的签名,将使用短信内容提供者的规范企业名称(内容提供者实名)进行标注。
近年来,106短信平台成为垃圾短信的主要发送源头。不法分子假冒银行、知名商家,动辄以“账户异常”“低息贷款”等为由头,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就治理垃圾短信与中国移动等三大运营商达成了共识。
日前,上海消保委针对“106短信”发文称,106短信平台已经成为垃圾短信的最大发送源头。据上海市消保委调查,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106”开头的垃圾短信。上海市消保委建议三大运营商在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发送者实名。
9月初,上海市民李女士在前往营业厅办理通信套餐调整业务时,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查询了自己名下的拥有的手机号码。这一查把她吓了一跳,她名下竟然有多达33个手机号。除去三大运营商的5个手机号外,剩余28个均为形形色色的虚拟运营商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