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驻西藏工作委员会和人民解放军驻西藏部队,在进入西藏八年多时间里,一直采取放慢民主改革的步骤和耐心等待的方针,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认真地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得到了广大藏族人民衷心拥护和热情欢迎。
1959年3月,西藏的噶厦当局对人民政府推行的民族改革制度不满,他们在帝国主义的唆使和煽动下,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武装叛乱,妄图利用“世界屋脊”的有利地形,与我军进行长期的周旋,并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最终实现所谓“西藏独立”的美梦。
1959年,西藏地区发动叛乱,为剿灭叛匪,中央人民政府派遣11师、130师、134师入藏,连同原驻藏部队18军的几个团,组成不及5万人的作战队伍,历时3年平定匪患。美军在战前推测解放军出兵必败,可美军忽视了取胜的关键。以慕生忠为首修建青藏公路的1336名工人,才是制胜法宝。
新华社拉萨3月30日电(记者王泽昊、格桑朗杰)三月春风,吹开新绿,西藏处处生机盎然。春耕,是农民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我们曾经痛恨旧西藏这片土地,而现在我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望着耕地机在土地上犁出一道道深深的垄沟,79岁的达国杰感慨道。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心怡 中国西藏新闻网记者 刘金鹏 德庆占堆 索朗扎西 董秀丽拉萨·金珠路秋日的拉萨河畔,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在绿树映衬下显得巍峨、庄严,纪念碑北侧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城市化道路紧挨旁边。这就是金珠路,拉萨市区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
来源:新华社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颁布命令,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从此,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史,滚滚向前。近期,新华社记者深入广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农奴,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朗杰的肖像(3月13日摄)。
洛桑贡布的肖像(3月27日摄)。洛桑贡布出生于1949年,今年75岁。在洛桑贡布童年的记忆里,家里穷困潦倒、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洛桑贡布一家是鞋匠世家。小时候,每天一睁眼,他就要起床跟着父母和爷爷学做鞋子。农奴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农奴,这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颁布命令,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从此,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史,滚滚向前。近期,新华社记者深入广袤高原,走近那些翻身农奴,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
斯曲旺姆肖像(3月13日摄)。今年85岁的斯曲旺姆,家住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甲根村。斯曲旺姆曾是一名农奴,很小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那时草原上没有医生,得了病只能硬扛。回忆过往时,斯曲旺姆语带哽咽:“扛得过去就能活,扛不过去人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