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商家抓住大家健康需求的心理,生产出不少打着“养生”旗号的食品,但真相是:我们大都被名字欺骗了!这些最常见的饮食“陷阱”,很多人都深陷其中,却毫不知情!图片来自网络1. 果蔬干营养丰富?脂肪含量较高!
近日,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正式实施,明确将脱氢乙酸钠从淀粉制品、面包、糕点、黄油、预制肉制品、果蔬汁等7类食品中“除名”,在腌渍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也由1g/kg调整为0.3g/kg。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看到“食品添加剂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导致肥胖、性早熟”“别让色素堆积成孩子的童年”这样的说法,为人父母者难免产生对于儿童食品安全的各种忧虑。其实,上面这些说法包含不少误导甚至谣言成分。
最近几年,很多食品商家都热衷于宣传“0”概念,比如“0糖”“0脂”“0添加”等。不少消费者对这些标“0”的食品也是趋之若鹜,纷纷买单。不过,这些“0”真的代表食品更健康吗?标“0”的食品是不是品质更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食品标签里的那些“0”。
出于对身体健康和身形的考虑,越来越多的群体在食物的选择上倾向于0糖、0脂肪、0添加的食物。随着需求的增加,近日记者走访昆明部分超市发现,打着0乳糖、0蔗糖、0脂肪名义的食品随处可见,更有一些打出0糖、0脂肪、0能量的宣传。食材的种类涉及酸奶、饮品等多个品类。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0添加”、低糖、少盐、减脂、低卡成为很多人推崇的饮食标准,形成新的消费趋势。越来越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前会认真研究配料表,确保对摄入的成分心里有数。数据显示,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