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空间科学与技术》期刊刊发了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更新团队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究员果琳丽的联合研究文章,该文章探讨了将月球熔岩管用于人类居住的可行性,并提出利用地球溶洞模拟地外熔岩管的方案设想,这一方案可行性得到国际认可,并将选择重庆的喀斯特溶洞作为模拟场地,开展相关研究和试验。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刘霞)智利科学家收集了有关月球南极5个陨石坑的水冰分布、倾斜角度和阳光照射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了排序,制订出一份建造月球基地需要考量的参数清单,如冰水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潜在的能源,以及与地球的通信联系等,挑选出了建造月球基地的最佳位置。
参考文献:ShimaPilehvar et al, Utilization of urea as an accessible superplasticizer on the moon for lunar geopolymer mixtures, Journal of Cleane
在《流浪地球2》中,人类在月球上建立了基地,并建造了三台巨型发动机来将月球推走。这一电影中的庞大计划并不只是单纯的幻想,其与人类已经研究数十年之久的一个实际问题密切相关:如何在地外天体上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居住设施。
本报特约记者 谢 昭 本报记者 马 俊随着人类对月球新一轮探索热潮的兴起,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也越发具有可行性。美国“太空”网站4日注意到,最近中国公布了利用模拟月壤建造月壤砖的进展,该技术为月球基地提供新的建设思路。
中国要在月球上建立农场了,方案已经公布,这是不是又要让美国“着急”了。中国怎么那么快啊,阿尔忒弥斯计划不断延期,都已经够担心中国在美国前登月,这些各个大方案,又跑得比美国快,是不是这有点“招架不住”了?
真空、低重力、强辐射、大温差,还不时会有月震,这些全都是月球表面复杂的环境情况,于是,在月面建设科研站成为了极具挑战的超级工程。用什么建?又该怎么建?从2015年开始,华中科技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11月16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本次“太空快递”的上行物资中,最引人关注的可能是一批“砖头”。原来,它们是由科研人员模拟月壤成分烧制的“月壤砖”,计划开展太空暴露实验,预计自2025年底起分批返回地球,检验其能否胜任未来建造月球基地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