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记者今天(10月24日)从省林业局获悉,2022年初,贵州省确定将山桐子作为树种结构调整的主要树种来发展,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山桐子基地68.4万亩,其中各地分散发展46.2万亩,集中项目化推进22.2万亩。人工种植面积全国第一。
深冬时节,正值冬季农闲时期,在开阳县高寨乡大冲村,随处可见农户正热情高涨地松土整地、挖坑栽植山桐子树苗,为宁静的山村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大冲村位于高寨乡东北部,全村有551户1817人,有建档立卡户55户151人、监测户8户27人。
眼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白岩脚山桐子种植基地的2000多亩山桐子迎来采摘季,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据了解,山桐子是优质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树木生长快、结果年限长,果实含油率高的特点。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山桐子列入普通食品管理。
眼下,仁怀市合马镇新坪村6800亩山桐子随风摇曳,红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山桐子,又称山梧桐、半霜红、油葡萄等,是国家战略储备树种之一,其果实是一种纯天然的木本食用油,被誉为“树上油库”。在合马镇新坪村山桐子种植基地,一排排山桐子错落有致,红色果实挂满枝头。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西麓,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然而,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化的“复刻”困难重重,“旅游饭”并非村村吃得上,土地资源匮乏,农村底子薄,产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等问题,让农村发展受限。
“绿荫护夏,红果迎秋”。入秋过后,仁怀市合马镇毛叶山桐子科技示范基地的山桐子渐渐泛红,一颗颗饱满的山桐子挂满枝头,在秋日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红彤彤的光芒,宛如璀璨的红宝石,为秋日的大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来源:【绿色贵州】近年来,黔南州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全力推进森林“粮库”建设,全州山桐子种植面积累计完成26.71万亩,产值16.05亿元,人均增收6000元,在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新路上更加有“油动力”。聚焦统筹谋划,夯实产业发展“向心力”。
来源:【绿色贵州】山桐子,被誉为“树上油库”,是我国的乡土树种,又是优质的用材树种,还是高产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成为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鼓励发展的生物物种选项,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助力国家粮油安全、构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格局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产业要发展,管护是关键。时下,正值山桐子管护的关键时期。走进绥阳县郑场镇卧龙社区的山桐子示范基地,农户们正在忙碌地铺设防草布,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只见工人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他们手持工具,仔细地将防草布展开、铺平,再钉上地钉,确保每一株山桐子都能被完整覆盖。
移苗、培土、浇水……春节假期结束后的首个工作日,桐梓县燎原镇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的一年工作,以植树活动揭开序幕,延续了上春山上植树造林的传统。在田坝村城头箐组,70岁的老农张官瑞与村民们一起,在这片60亩的土地上,挥锹移苗、培土浇水,共同为家园增添绿色。
来源:【绿色贵州】11月23日,贵州大学林学院教授、贵州六盘水山桐子科技小院首席专家范付华带领科技小院入驻研究生到六盘水山桐子科技小院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六盘水市林业局科技小院骨干成员和公司基地相关负责人参加。
春到人间,绿化争先。节后首日,全省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如约而至。五级干部率先垂范,全民参与国土绿化。“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243万亩,2024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3.3%,多彩贵州处处生机盎然。植树造林,富国利民。
这是贵州连续第11年开展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的植树活动。2015年以来,全省五级干部累计参与植树人数达171万人次,植树1086余万株。干部以上率下,群众积极参与,全省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约1.3亿人次,植树超过5.4亿株。一个省份为何能将开年植树坚持11年?
多年来,西部省区市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在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研发制造和流通销售等方面布局谋篇,围绕政策标准制定、加大科技创新、品牌打造、人才培养、经营主体培育等落子发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