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小花在自媒体账号上更新了自己的拆卡日记,这名5年级小学生,用2个月时间,成为一名近万粉的“小马宝莉”拆卡博主。要说现在青少年群体里流行什么,“小马宝莉”卡牌一定是最火的存在。卡牌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甚至成为小学生之间的“社交货币”。
继盲盒、刮刮乐之后,被称为“抽抽乐”的拆卡直播间成为直播界新宠。据《中国青年报》5月24日报道,在一些直播间里,拆卡主播熟练地用剪刀拆开包装,查看卡面,按照稀有等级将卡片码放在置物架上,展示完毕后迅速打包整齐,同时不忘催促直播间粉丝下单。
最近,“见证小马宝莉卡牌拍出历史最高价”的消息从“马圈”流传出来。消息称,小马宝莉卡牌-海盗碧琪PR卡,最终成交价255666元,如此天价让不少玩家惊叹。有资深玩家认为,一张海盗碧琪卖到25万价格虚高,很有可能又是炒作行为。
当前正是开学季,9月10日,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关于盲选卡片的消费提示”,提醒家长警惕孩子集卡上瘾,引导孩子树立理性适度消费观。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盲选卡片具有盲盒、博彩属性。按照《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胡建兵据媒体报道,继盲盒、刮刮乐之后,被称为“抽抽乐”的拆卡直播间成为直播界新宠。这些三寸小卡让一些未成年人很“上头”,甚至暗藏赌博风险。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拆卡直播间立有“未成年人禁止购买”的牌子,但主播不仅不会对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有效核实,更不会将其拒之门外。
2024年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实施之年。网信部门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依托“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新问题新情况,重拳出击、精准施策,持续净化未成年人上网环境。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恶意炮制发布“沙雕动画”短视频。
近期,一种名为“小马宝莉卡”的卡牌游戏成为中小学生的“新宠”,一张张彩色卡片印上五颜六色的小马图案,采用盲抽形式售卖,每包售价从2元至10元不等,卡片按被抽到的难度产生等级排序,据媒体报道,为了获得高位卡(较难抽到的卡)不断购买拆包,有些孩子甚至花费成千上万元。
12岁女孩1年花了5万多买卡牌,某班级3/4的学生承认拆卡“上瘾”……近年来,随着集卡、拆卡、玩卡游戏风靡校园,不少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的“小卡迷”,为购买各种“稀有卡”“典藏卡”不惜花光零用钱,甚至去偷盗家人钱财。孩子们眼中的“万人迷”,却成了不少家长的心头刺。
一方三寸小卡,眼下成了许多孩子痴迷“拆”“集”的“社交密码”。近日,不少老师和家长发现,一种名为“小马宝莉”的卡牌正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只要走进学校旁边的文具店,就可以买到卡牌盲盒。孩子们一旦拆出心仪的卡,往往会激动得手舞足蹈;一旦拆出所谓的“废卡”,则一脸失望随手丢弃。
来源:海报新闻 近期,以“小马宝莉卡”为代表的各种卡牌在全国多地的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类似于80后、90后记忆中的水浒卡,这些卡牌需要通过“开盲盒”来获得,孩子们通过集卡、交换、购买来获得卡牌,并将其作为“社交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