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流亡三部曲》——悲壮旋律激起昂扬斗志■李少白 杨建海《流亡三部曲》是抗战时期广为流传的一组爱国歌曲,共由3首歌曲组成:第一首《松花江上》,创作者张寒晖;第二首《流亡曲》、第三首《复仇曲》,创作者均为刘雪庵、江凌。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即使你不知道任光的名字,相信你一定听过这首《渔光曲》,那委婉的,悠扬的,带着些许惆怅的曲调,曾经滋润过无数同胞的心灵。它的作曲,便是音乐家任光;作词,是他的恋人安娥。
91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每到“九一八”,人们总能想起那首如诉如泣、悲愤激越的歌曲《松花江上》,仿佛又看到当年在日寇铁蹄蹂躏下的东北父老乡亲,看到遥望白山黑水、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东北妇幼学童…
1947年上映的电影《松花江上》。资料图片1935年上映的电影《风云儿女》。资料图片1939年,端木蕻良发表史诗性小说《科尔沁旗草原》。资料图片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首版于1935年。资料图片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1935年首次出版。
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年代,地处云南边疆的弥渡县,《流亡三部曲》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歌曲。抗战救亡的歌声回荡在城镇乡村,普及民众,渗入灵魂,让地处偏僻的弥渡县,在祖国最为危难的岁月里,成为抗日救亡的一方热土。
《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1935年5月24日上映的电影《风女儿女》的插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抗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曲,各地民众随口哼唱,国共两党军队广为咏唱,抗战歌咏组织也在多个正式场合演唱此曲。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武亦彬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1周年。9月18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国内多家纪念馆联动,举办“铭记历史 勿忘九一八”主题活动,并组织馆内职工、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群众献花,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