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窗码字到凌晨3时,万籁俱寂,时钟嘀嗒,告诉我们时间稍纵即逝、永不停步:“嘀嗒”一秒,蜂鸟振翅55次,猎豹在草原飞奔28米,地球已绕太阳转了30千米,飞船飞出近8千米,世界上大约4个宝宝出生,人类吃掉超85吨食物,全球消耗石油约15万升…
5月21日,陕西西安临潼,中国西北这座因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而远近闻名的古城,游客熙熙攘攘。同在这座古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授时中心)悄然藏身其中,我国的标准时间——“北京时间”正是在此产生。
2013年10月19日,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开国大典文物。视觉中国供图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在天安门广场第一次升起时,这首歌的词作者、戏剧家田汉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而他的儿子田申,正在长安街上等待接受检阅。1949年10月1日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又是一个从岁末到新年的跨越。在位于陕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工作人员关注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分毫不差地把2021年首个北京时间的零点报时送到了千家万户。 北京时间是中国国家标准时间,它产生于陕西并由位于陕西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
北京时间是我国通用的标准时间,在还没有流行使用手机的年代,人们都会通过广播里的一句“北京时间几点整”的报时来调准自己的手表,大家都以为北京时间就是从首都北京发出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北京时间实质上是由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产生和发播的。
它同格林尼治时间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 = 世界时 + 8小时。中国幅员辽阔,东西横跨5个时区,但全境均采取北京时间,这为日常生活、交通、通讯等带来极大便利,国内活动无需频繁对表调时,利于各地交流合作。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电 题:元明清的“北京时间”在哪里?——专访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所长李荫心中新社记者 陈杭作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之一,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有“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之称。
在最新一期的《开讲啦》中,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首钢告诉大家“北京时间”的发播其实并不在北京,关于时间的这些冷知识快来get一下! “北京时间”来源北京?答:不!来自陕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北京时间”这个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横跨5个时区,为了统一管理以及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全国标准时间定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度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也就是“北京时间”。那北京时间是如何产生的?北京时间的产生离不开原子钟。
我们会在电视、广播里面经常会听到“现在是北京时间几点整”,这又是怎么回事,这个时间和北京有什么关系,很多人可能会说“北京时间”是从北京产生的,其实这是不对的,我国的时间是从西安发出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时间到底和北京、西安有什么关系。
“小时”是每天都得用的概念,我们生活在一天24小时的光阴流转里。既然有“小时”,就有“大时”,这就是中国十二时辰。自汉代以来,我们就根据自然规律,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还为每个时辰取了美好的名字:夜半、鸡鸣、平旦……诗意盎然了2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