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4月1日凌晨,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科学团队端粒到端粒联盟发表了第一个完整的、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首次揭示了高度相同的节段重复基因组区域及其在人类基因组中的变异。
据最新一期的《自然》、《基因组研究》、《自然-生物技术》和《自然-方法》刊发的系列论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人类泛基因组参考联盟”发布了世界首个“人类泛基因组”(human pangenome),这是一个包含人类所有基因和遗传变异的数据库,有助于人类攻克顽疾。
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华大基因联合举办的纪念国际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和“1%项目”完成座谈会上,与会院士专家的一个共同观点是:不要小看了这1%,正是从这1%起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完成大型基因组分析的国家,带动我国基因组学研究从追赶到并跑,跻身世界前列。
03 解码生命,从基因测序开始 噬菌体phiX174的基因测序最初是用“桑格测序法”完成的。不过,桑格测序法速度慢,测序难度大。20世纪90年代,文特尔利用独创的“全基因组霰弹测序法”快速完成了流感嗜血杆菌和生殖支原体的基因组测序。
Nicolas Altemose et al, Complete genomic and epigenetic maps of human centromeres, Science . DOI: 10.1126/science.abl4178。
从公然把新冠病毒称为“武汉病毒”,到悍然退出世卫组织,美国一直都试图把疫情政治化、病毒污名化、溯源工具化,甚至全然无视科学和事实,炒作有罪推定的“实验室泄漏论”,肆意鼓吹针对中国开展新一轮溯源调查,严重干扰国际溯源研究合作。
原标题: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20周年2023年,基因组学革命“狂飙”到了哪一步?2023年4月25日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科学家的这一发现,将生物学研究带入分子时代。
6月初,一个婴儿在加利福尼亚出生,这是第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全基因组被预先解码的健康孩子。他的父亲Razib Khan是一名研究生,也是一名遗传方面的专业博客撰写者,他在今年的早些时候自己动手给他的儿子绘制了基因组草图,检测的对象是孕中期胎儿的胎盘的组织样本。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3日中午11时30分,诺奖委员会宣布,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遗传生物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莱比锡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主任斯万特·帕博,以表彰其关于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研究发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上午举行新冠病毒溯源情况新闻发布会。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武汉病毒所研究员袁志明在会上表示,作为生物安全等级、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武汉P4实验室在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没有发生过任何病原泄露和人员感染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