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府融媒】2月16日,四川泸州临港经济开发区内,四川行走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片忙碌,工人们全神贯注地对一台即将交付使用的外骨骼康复医疗机器人进行最后的精细调试。去年12月底,四川行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营,今年是其在泸州的首个生产季。
3月11日,来自深圳的全感知智能机械臂解决方案供应商越疆科技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搭载该公司自研的神经驱动灵巧操作系统NDS和仿人直膝行走系统AWS,引领具身智能技术向工业、服务等多元场景深度落地。
3月13日,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人士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直立行走。在浙江杭州,随着具身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产品正加速应用于各种场景。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一家企业自主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人士实现直立行走。
参考消息网12月8日报道据美国《科学日报》网站12月2日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迄今为止最小的可行走机器人。它小到能与可见光波相互作用,同时还能自主移动(例如在组织样本中移动)到特定位置,以便在人体一些最小结构的尺度上拍摄图像和测量力度。
上周,特斯拉在“We, Robot”发布会上展示了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发布会上的Optimus可以与客人玩游戏,还能伴随着音乐跳舞,最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甚至会和客人打招呼、说话。然而,日前多家外媒指出,这些与观众完成互动的Optimus机器人部分功能实际上由人类远程操控。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形机器人更是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热度不断走高,已成为科技竞争新高地、未来产业新赛道、经济发展新引擎,掀起一场你追我赶的城市竞逐赛。
宁波发布 近日,坐落在浙江宁波海曙甬水桥科创中心的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传来喜讯,其研发的“领航者2号NAVIAI”人形机器人,在身高体重与成年人相仿的前提下,成功实现拟人姿态的稳步行走,成为全国首个全尺寸、全自由度、具有精准技能作业能力的人形机器人。这项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5月29日消息,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中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面临诸多不便,出行时往往需要陪同与帮助。导盲犬作为盲人出行的重要伴侣,其数量和培育上的局限使得这一需求远远不能得到满足。
央视网消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什么是“未来产业”呢?它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2月22日是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开幕式举办日,在西岸艺术中心B馆内的绿茵场上,一场双足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大批观众。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摄“哎呀,球稍稍偏出了球门,可惜了,继续加油”“射门,终于进球了,1比0!
央视新闻 如今,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提供着多种服务。总台新春走基层的记者就来到了杭州一家科技公司,他们生产的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残障人士站立起来,通过康复训练实现自主行走。让机器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正是激励着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不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