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慧在野外调查时进行拍摄记录。 (受访者供图)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通讯员渠娟)6月5日,2023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名单揭晓。
新京报讯(记者周慧晓婉)10月14日,自然纪录片《野性脉动》正在热播,该片将镜头对准国家珍稀野生动物,近距离记录并呈现各动物种群间的真实生态和生活环境,旨在将观众带入奇趣多元的“动物真人秀”中,全方位展现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该片将镜头对准国家珍稀野生动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2022年12月7日下午,由上海自然博物馆“我的自然百宝箱”以及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旗下“劲草嘉年华”共同策划的“从城市到荒野:生物多样性主题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幕。展出的鸟类标本。观众戴着耳机聆听不同的鸟类鸣叫声。
■刘悦笛作为世界著名的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去年对中国发表意见说:“中国广袤的土地承载了约7500余种野生物种繁衍生息,是除地处热带的国家以外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国家。但野生生物却面临着中国庞大的人口带来的压力。
生态修复师郭陶然和小伙伴们像一群逆行者,别人在城市里盖楼,他们却在城市里造荒原。若不是演讲邀约等事务,身为生态修复师的郭陶然很少来上海市区。完成工作,驱车驶离,城市在后退,他要去的是距市区二十多公里的郊区,那里有一块几年前他租下的1.7万平方米的国有林地,用来做生态修复的尝试。
5月22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生物多样性主题发布会,会上提出,北京市积极开展自然带建设,在自然带内,“原则上只要不爆发病虫灾害就不打药,野草不拔除,落叶不清理,树木不修剪,树洞不填补”。减少人为干预,是为了提升区域内的荒野程度,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增加生物物种。
在城市里听见的是什么鸟鸣,大象的“粑粑”长啥样,“昆虫旅馆”到底是什么……想要解密上述问题,看一场展览就够了。3月11日上午,第45个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一场别致有趣的《从城市到荒野:生物多样性主题展》在南京市金陵图书馆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