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开篇讲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各路专家、各种书上对这句话的解释各种各样,大多数解释为:“道这种东西是不可以用语言表述的,如果能用语言表述出来那就不是平常的道了。可以用文辞命名的名字,不是平常的名字。”
这位叫“顿悟禅法”的先生,把吴铁夫、南怀瑾、傅佩荣三人对“道可道非恒道”的解读,放在一起比较,从他选取的“容量”和所提的“疑问”中,这篇文章有可能出自吴铁夫。原文一:傅佩荣对“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释:“道,能用言语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
第一问:为什么“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第一问:为什么“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是传世版《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这句话,可以说是老子对《道德经》全文作出的一个终极注解。
今天我们聊一下《道德经》新解中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但30多年前,国家人口因为过多,在各方面儿造成了压力,不管是资源、能源,还是水源等各方面儿全是压力,于是实行了计划生育,许多体制之内的人越过了红线,丢掉了工作,这是有目共睹的。
道可道,非常(恒)道;常道在汉代之前写作恒道,后来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写作常道,都是恒常,恒定不变的意思。全句解释为: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的道,就不是恒常的道。道是世界的本质,包括世界的本源和规律。今天我们每家说的道都只是一部分的道,不是绝对的真理。
试着解读道德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两句如下解读是否合适?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表示规则、规律等意思。“可”表示具体的、相对的,“可道”表示具体的某种规则。“恒”表示全面的、恒常不变的,“恒道”表示恒常不变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