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杨勇团队研发的仿生机械假指获得成功应用。该款仿生机械假指利用手指残端作为动力驱动,应用自适应欠驱动手指机构设计,并采用新型构型,进行整体建模和运动仿真。经过不断地测试和改进,仿生机械假指最终获得了满意的使用效果。
来自意大利比萨圣安娜高等学校生物机器人研究所的团队,开发出一种安装在截肢者残臂和机械手之间的全新接口,可解码运动意图。该接口与机械手集成后,已在第一位患者身上成功进行了测试,让患者能像运用自己的手那样操控机械手。
从使用仿生手进行火炬传递、借助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完成行走,到为冬残奥村搭载无障碍便捷智能管理平台及智能终端设备,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自火炬传递开始便展现出科技的力量,这些技术进步既能帮助残障人士完成原来无法完成的工作,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这些患者经常患有神经病变,下肢感觉丧失,因此无法检测到由不合适假体造成的损伤,从而导致截肢。加拿大科学家近日在美国物理联合会期刊《生物微流体》上,展示了他们使用支持微流体的柔性机器人技术开发的新型假肢,有望大大减少脚踝和膝关节截肢患者的皮肤溃疡和疼痛。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由查尔默斯理工大学、Sahlgrenska大学医院、哥德堡大学、Integrum AB、维也纳医科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进行。 据研究人员称,这种感觉非常逼真,以至于参与者甚至不需要像许多其他设备一样,经过训练就能使用它。
中国小康网03月27日讯 老马 一名截肢者在报名参加一项实验研究项目后,可以使用先进的假肢技术感觉到他妻子的手。佩戴新型假肢的实验者触摸鸡蛋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布兰登·普雷斯特伍德 (Brandon Prestwood) 于 2012 年失去了左手。
来源:杭州亚残运会官网 智能仿生手资料图 记者 方建飞 摄徐佳玲用智能仿生手持火炬在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现场 王川/摄10月22日晚,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游泳队徐佳玲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她“穿”着智能仿生手,“大拇指”内收,五指并拢后稳稳地握住“桂冠”,顷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