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72年经贫下中农推荐进入山东省单县衙里高中,在这里度过了我终身难忘、两年半的高中集体生活。1974年高中毕业,年底就参军入伍到了部队,79年3月初复员,三月底就到了河北省邢台市,参加了工作,这一走就是将近50年,半个世纪啊!
看到美好青春专题,很自然想起当年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特撰文一篇与大家分享,回忆过往的青春!光阴荏苒,高中毕业眼看四十年了,母校虽已不复存在,但是假期闲暇或同学相聚,总喜欢驱车几十里地专程去看看,在旧址一边游走一边回忆难忘的青春时光!
75年我在公社高中上高一,正是学习黄帅,张铁生的年代。没有高考这一说,只要是贫下中农,大队或公社有人有权,就有机会推荐上大学。我的一个本家哥就被推荐上了大学。当时流行的说法就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报纸、电台长期的宣传也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她的家住天山高中的大门口东十字街东南角,是一个家属院中的一户,因为送作业我去过她家,她对我特别宠爱,给我拿了白面饼吃,当时白面饼是稀罕物,她的丈夫是农电局的领导,什么职务不清楚,她住的房子,是她丈夫单位分的。
1990-1993年,我的高中生活。冬天啃着黄黄的小馒头,能打死人的硬邦邦那种。高中时期我的暖壶(俺娘留的)热水是五分钱一壶,水是那种有点热乎气的不烫嘴的,如果想喝个面条,就得放到暖壶里泡泡吃,熟不熟的泡软和就行。还有的放到暖壶里泡大米吃,为了喝那个水,总比白开水好喝多了。
(7月28日老同学聚会留影)七月二十八号,因老同学魏新风乔迁之喜,从淄博移居古城西安,与近年调往西安工作的儿女团聚。我们高中班的大部分同学冒雨前来为她送行。相聚在淄川般阳生态园大酒店。高中毕业至今已有50个春秋,虽芳华已逝,暮年七十。但同学之情,难舍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