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WILEY出版社旗下的纳米材料领域的国际学术期刊《Small》发表撤稿说明称,因实验测量方法错误,实验结果无法可靠重现,论文结论被认为无效,撤回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苏梓学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的一篇研究论文。
众所周知,学术论文对于研究生博士生的重要性,除了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甚至还影响着未来的前途发展。本篇文章的男主人公顾某,任职目前于四川大学,不仅是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还是博士生导师,顾某就曾发表过多达75篇的学术论文,而且荣登《nature》等顶级期刊的就有38篇,从这二分之一还多的登顶刊概率和完美履历介绍来看,顾某绝对是个顶尖人才呢。
务虚会现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1月15日至17日,华南理工大学召开2025年寒假校领导班子务虚会,聚焦深化办学综合改革主题集中研讨,为学校加速挺进全球百强大学谋篇布局。
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实习生吴蒋琳子 通讯员华轩 8月31日,是华南理工大学2024级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7046名本科生新生和6955名研究生陆续来到五山、大学城、广州国际校区入学报到。
11月22日至23日,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大-中协同培养中学校长研讨会。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副校长李正,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程大欣,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专家,来自全国百余所知名中学的负责人、骨干教师近200人参加研讨。
4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学生在观摩双智能机器人协同完成三阶魔方还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正在为学生打造先进的科研平台,将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等先进制造技术引入教学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学院、跨校园、跨国境的交互实践模式。
靶材,现代科技产业的关键命脉,支撑着显示器、手机、平板及光伏太阳能电池等尖端设备,是科研成果向高端应用转化的桥梁,引领着科技进步的步伐。华南理工大学,是国内最早拥有材料学科方向的高校之一。该校于1995年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逐步在国内外材料科学研究与教学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受台风影响的学生可延后报到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亮、通讯员华轩、实习生高鑫艺报道:2日,华南理工大学迎来2023级新生入学。今年,华南理工共录取本科新生6994人、研究生新生7790人(博士1388人、硕士6402人)。恰逢台风“苏拉”登陆广东,受影响的学生可延后报到。
7月14日,华南理工大学2024年新工科国际暑期学校和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广州国际校区同时启动。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等15所海外合作伙伴高校的70多位国际学生,偕同华工师生代表齐聚广州国际校区,共同拉开暑期学校的序幕。学校副校长徐向民出席活动。
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建筑老八校、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成员,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高校;
10月17日,全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华南理工大学32项成果获奖,数量再创新高。其中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18项、青年科技创新奖5人、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获奖总数和青年科技创新奖人数均居全省首位。
9月6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1.5万余名新生共上大学第一课,迈入人生新征程。一日华工人,一生华工情。校徽佩戴胸前,是成为一名华工人的标志和起点。开学典礼现场举行了校徽佩戴仪式。
12月17日,庆祝华南理工大学组建70周年发展大会在华工广州国际校区隆重举行。近年来,学校办学事业多点突破、强势攀升——全面进入四大全球大学排行榜,整体办学水平位居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强,跻身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前50强,连续四年被路透社评为亚洲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前10,高分子科学、食品科学与技术2个学科在US News 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一。
6月28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5565名本科生、5382名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开启人生新征程。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为从事后勤保障的一线职工献上鲜花,感谢他们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再唱一遍校歌,万名华工毕业生将告别华园,继续满怀热爱,奔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