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喜欢中医的朋友经常会听到“肝气郁结”这个病名,它是肝脏表现出的症状,怎么来的,有什么表现,如何化解?不同的中医流派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诊断。肝脏在中医是主藏血、升发、疏泄的,和西医的合成、代谢、解毒有区别。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肝气通畅,健康的肝脏可以让全身气息,血液流通无阻,肝好了,人就开心了,不会感到闷闷不乐,也不会无缘无故憋屈,更不会动不动就发火、骂人,整个人看上去很平和。但是,当肝气郁结时,人的心情会受到影响,时间久了,还有可能造成多种心理疾病。
肝气郁结是中医上一种病症名词,主要是指气大伤肝,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如果肝脏出现问题,患者会出现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会出现身体肥胖、头痛烦躁、月经异常、失眠等,如果在生活中经常性的出现多种此类症状表现需要注意了,这可能是肝气郁结的表现。
在中医理论中,肝气郁结与肝郁气滞本质上都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有关,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很多时候二者常被混用,但严格来说,它们在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细微区别,具体如下:一、概念的区分。
如果你不了解肝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就只知道疏肝,那你很容易白忙活一场。一提到肝郁,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爱生闷气,其实我只能说你说对了一半,有的肝郁确实是因为生气气机不畅形成的,但是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气血亏虚导致的肝郁气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