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体诗的发展脉络、诗体分类和不同诗体的特征及其代表性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到汉魏时期,古体诗的主要形式、主要的创作手法都已经出现,并且诗歌由民间集体创作逐步过渡到以文人诗歌创作为主体的新阶段。
所以,《礼记·燕义》在总结燕礼的功用时说:“以是上下和亲,而不相怨也。和宁,礼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义也。故曰:‘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鹿鸣》是在以群臣嘉宾为享宴对象的燕礼仪式上演唱的乐歌,所以歌辞在表达燕礼上下和宁的主题意义之外,也着力强调了与燕者可以学习与效法的德音与德行:“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
■ 陈晨【编者按】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历代对陶渊明诗歌价值和地位的发掘,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从“和陶诗”的出现和发展可以窥见其历史脉络——归功于苏轼,肇始于北宋,元代仍流行,明清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