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农历新年,是甲辰龙年,也是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的首年,“中国年”升级成了“世界年”。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推出“贵州寻龙”系列报道,欢迎网友和我们一起在贵州大地寻找和邂逅花样繁多的“龙”,挖掘精彩有趣的生龙活虎的故事。
今年的夏天,全国各地,“上蒸下煮”,大江南北,高温滔滔,河南热成“可南”,济南热成“齐南”,温州热成“烫州”,而那处令人神往的清凉秘境,到底在哪里?且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的大西南,在那里,有一块夏季温度平均23.
中国日报网9月29日电(记者:李军 韩丰)山脉连绵起伏,沟壑层层叠叠,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的美是喀斯特地貌之美。这些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不仅在沟壑间托起了“高速平原”,更是凭借着自身丰富的地质资源,专门建造了一座地质博物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
贵州,是喀斯特的王国,也是其独有“神奇”生物的栖息地。在这里,喀斯特地貌的出露区域占全省面积的73%,占比位居全国第一,峰林、石林,峡谷、盲谷,溶洞、天坑等各种地貌类型应有尽有。这里孕育了24500多种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位居全国前列。
群山连绵的云贵高原,曾经是一片浩瀚的海洋。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沟壑纵横的贵州已经看不到当时的海洋痕迹。 我们来到今天的贵州,连片的樱花园“花海”姹紫嫣红,湄潭万亩“茶海”竞相吐绿,翠绿的赤水“竹海”与连绵的“山海”相互交融……让人惊叹:2亿年前消失的“海”又回来了!
这里可能是中国变化最快的省份就在这无穷无尽的山峦之中(请横屏观看,苗岭中的云海,摄影师@陈沛亮)▼7年时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翻一番1年时间它的公路会向大山深处延伸四千公里1天时间它大概就会新增70个5G信号基站(公路数据为近10年公路增长数据平均所得,信号基站数据为2023年1
水,可以汇聚成川,奔腾不息;也可以滴水穿石,凝结成印。在贵州,4697条河流湖泊滋养着17.6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滴水,记录了黔中大地亿年来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知水用水的贵州人因地制宜、接续奋斗,承接起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源动力。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贵州实践中创造的新业绩、取得的新成效,充分感受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探索中的鲜活实践,以贵州一域之精彩助力讲好中国新时代故事,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和力量。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1今年3月27日,黔西南州兴义地质公园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走进兴义世界地质公园,仿佛穿越时空,脚下的每一块石头都在低语,诉说着2.4亿年前那片海洋的故事。
群山连绵的云贵高原,曾经是一片浩瀚的海洋。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沟壑纵横的贵州已经看不到当时的海洋痕迹。我们来到今天的贵州,连片的樱花园“花海”姹紫嫣红,湄潭万亩“茶海”竞相吐绿,翠绿的赤水“竹海”与连绵的“山海”相互交融……让人惊叹:2亿年前消失的“海”又回来了!
人民网“行进中国”贵州调研采访团已到下午时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以下简称贵州地博)停车场内仍有大巴陆续停进。“热闹情况是常态。”贵州地博副馆长陆光颖列出几个数据:最高峰时日接待流量达到万人规模,开馆三年接待超200万人次,四成是外地游客。“有人把它作为入黔首站,甚至为它专程而来。
写在前面:1月19日上午,贵州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开幕会,省长李炳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推进梵净山、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快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贵州三叠纪化石群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