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首秋最近流行音乐界最受人关注的新闻,当属国外有位名叫“Ghostwriter977”的抖音(Tiktok)用户,以流行乐坛巨星德雷克和威肯的声音为训练模型,使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生成了一首名为《我心可鉴》(Heart on My Sleeve)的说唱歌曲。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当乐器遇到AI,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应用。10月11日-14日举行的上海国际乐器展上,数字化、智能化音乐产品的亮相再次成为焦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2月21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TME”)与上海民族乐团宣布开启战略合作:双方将聚焦以民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AI音乐创作技术的跨界融合,通过TME旗下首个AI音视频研究实验室——天琴实验室的音乐生成大模型为传统民乐赋予新的想
街谈 经常需要和文字打交道的“打工人”,应该对AI一路席卷而来的盛况并不陌生。年终将近,各大电商平台上输入“年终总结AI”“代写”等关键词,能看到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AI智能原创、写作必备”“懒人办公”“三分钟急速交稿”等销量成千上万。
7月6日,参观者在达闼展位与柔美人形智能服务机器人互动。新华社发(李心怡摄)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的开场曲与往年一样炫酷。绚丽的灯光、舞动的3D机械手、生动的视频画面,配合着“90后”二胡演奏家兼作曲家朱芸编的演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融合各类民族乐器、国风浓郁的视听盛宴。
近日,200多名国际乐坛知名音乐人联署公开信,呼吁AI开发者、科技公司、平台和数字音乐服务商停止使用人工智能来侵犯并贬低人类艺术家的权利,具体诉求包括,停止使用AI侵犯及贬低人类艺术家的权利,要求他们承诺不开发与之相关的AI音乐生成技术等,不能拒绝向艺术家提供合理报酬。
大屏幕上,两只裸眼可见的3D机械手,在音乐光点上舞动,一会敲鼓,一会吹奏,与一名二胡演奏家一起,以一首大气磅礴的开场曲“点燃”全场。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现场,开场曲融合二胡、琵琶、唢呐、古琴等民族乐器,国风浓郁。
来源:环球网 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而坐落在黄浦江畔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也迎来了此次音乐节中的一场重磅演出。据悉,全国首个AI作曲的民乐音乐会《零•壹|中国色》于4月13日首度与观众见面。
过去几年里,人工智能(AI)在创意领域的应用出现了爆炸性增长。新一代图像和文本生成器不断给人惊喜。现在,AI正在下一个领域掀起浪潮。近期,谷歌的一个研究团队发布了新的AI模型MusicLM,这是一种可将文本信号转换为音频片段的音乐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