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甲骨文刘颜涛/文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给史学界、考古学界、文字学界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研究课题,也对中国书法有着巨大的影响。甲骨文的线条挺拔劲峭,别有异趣,更能体现出“书到瘦硬方通神”。
河南博物院展出的甲骨。王城岗遗址陶器刻文拓本和摹本。□朱彦民文字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关于文明起源的研究与探索,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而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在文明起源的进程中,始终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千年文物活起来丨我们的甲骨文简介:我们今天探究甲骨文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它能更生动地了解汉字的起源,了解我们文明的源头,更清晰地感受汉字的可爱,理解中国语言文字发展的脉络。“活”起来的甲骨文,被制作成字体、表情包再次启航在信息海洋中。
文 | 史书自赏编辑 | 史书自赏«——【·前言·】——»#历史开讲#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之一,出现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它是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那么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仓颉造字大约发生在公元前4600多年,但是真正有文字流传下来,则是考古发现的,最早见于公元前1400多年的殷商后期,记录在龟甲、兽骨等物品上的文字,被称作“甲骨文”,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统一规范的文字,以象形字为主,也有部分会意字。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郑州10月18日电 题:为何说甲骨文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信使”?作者 王宇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可以窥探3000多年前殷商社会生活场景,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延伸历史轴线。甲骨文研究也一度成为了解早期中国的国际性“显学”。
央广网安阳2月18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2月1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的“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安阳正式启动。第一站,记者走进位于甲骨文发源地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感受“一日阅尽千年”,聆听历史回响。通过了解文字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